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大芒萁

大芒萁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芒萁

药材名称大芒萁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蕨类里白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

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大芒萁

药材名称大芒萁

拼音Dà Mánɡ Qí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别名大羽芒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达1.5m。根茎横走,密被锈黄色长毛。叶具长柄,长达80cm;叶革质,无毛,疏生,下面呈灰蓝色,叶轴三至四回二叉分枝,分枝处的休眠芽具卵形的苞片,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牙,除末回分枝外,各回分叉的两侧均有1对羽状深裂的托叶状大羽片;末回羽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8-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长4-10cm,宽8-10mm,边缘全缘或波状;侧脉每组有小脉5-7条。孢子囊群生于每组小脉的上下两侧基部的弯弓处,在主脉两侧排成不规则的2-3行。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微甘;平;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苗及髓心:味微甘,性平。有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凉伞

    药材名称石凉伞拼音Shí Liánɡ Sǎn别名石狮子、山脑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凹脉紫金牛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brunneScen Walker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喉痧药

    药材名称喉痧药拼音Hóu Shā Yào英文名Hairy Canton sonerilla别名小金香炉、天青地红、尖尾痧、四大天王、桑勒草、红春根藤、田螺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

  • 吊岩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吊岩风药材名称吊岩风拼音Diào Yán Fēnɡ别名红葡萄藤、爬山虎、上木蛇、上木三叉虎、三叉虎、上竹龙、上树蜈蚣[广西]来源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异叶爬山虎Pa

  • 长青草

    药材名称长青草拼音Chánɡ Qīnɡ Cǎo别名雪山苓、捆仙绳、富贵草、转筋草、上天梯、土桔梗、四季青[四川]来源黄杨科粉蕊黄杨属植物顶蕊三角咪Pachysandra terminalis

  • 百蕊草根

    《中药大辞典》:百蕊草根药材名称百蕊草根拼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

  • 四棱通

    药材名称四棱通别名钩藤、双钩藤、大通气、倒挂金钩、越南钩藤来源茜草科四棱通Uncaria tonkinensis Havi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甘,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镇痉,活

  • 东野菰

    药材名称东野菰别名野菰来源列当科东野菰Aeginetia orientale L.,以根、花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骨髓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小儿高热,疔疮,毒

  • 北丝石竹

    药材名称北丝石竹拼音Běi Sī Shí Zhú别名商陆、银柴胡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草原石头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ophila davurica Turcz.ex Fenzl.采收

  • 桃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桃叶药材名称桃叶拼音Táo Yè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Batsch的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毛果小甘菊

    药材名称毛果小甘菊拼音Máo Guǒ Xiǎo Gān Jú别名金钮扣、甘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果小甘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crinia lasiocarpa C. Winkl.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