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疹作痢

麻疹作痢

又名夹疹痢。因热毒未解,移于大肠所致。清·朱梦芬《麻疹集成》:“麻疹作痢,毒在肠胃,在初热未出时见之,宜疏托为君,佐以行滞;若因食积加以消食行滞;正没、没后见之,宜解毒凉血行气。”如临床表现有腹痛下痢,或赤、或白,与赤白相兼者,不可轻用收涩之剂,宜清热导滞汤,(《医宗金鉴》:山楂厚朴、生甘草枳壳槟榔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牛蒡子青皮黄连)。

猜你喜欢

  • 枫球子

    见《中药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 脉痔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肛边生裂,痒而复痛出血者,脉痔也。”相当于肛裂。又《外台秘要》卷二十六引《集验方》及《医心方》卷七引《龙门方》:“五痔中均有脉痔。”泛指出血性痔。

  • 真景元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 软疖

    病名。《卫济宝书》卷上:“大人毒存而为漏,小儿毒存而为软疖。”指疖之有脓者。初起时用紫荆皮、石菖蒲各等分为末,酒调敷。亦可用清热解毒的药膏外敷。内服清热解毒之剂。若脓已成,宜及时排脓,易收口。参见外痈

  • 史脱

    【介绍】:晋代外科医生。履贯欠详,善治疽症。

  • 肺经燥痰

    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

  • 犁头七

    见《陆川本草》。即犁头尖,详该条。

  • 陆渊雷

    【生卒】:1894~1955【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字彭年。江苏川沙人。曾任教于中国医学院、中医专门学校。受中西医汇通学派影响,对中医学术有一定研究,并试图以西医的学说来印证中医古代学术见解。其代表作

  • 范思贤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父范防御以小儿医闻名。思贤继承家学,长于儿科。

  • 咽气

    气功术语,古代主要导引法之一。《内经》:“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