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槽风

骨槽风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或腐溃,溃后难愈合,脓液臭秽或脓液清稀,或牙根龈肉浮肿,色紫黑或有出血,久则腐烂而臭,牙关开合不利,身发寒热,甚或骨槽腐溃,齿牙脱落,久之内有腐骨排出。《外科正宗》卷四:“骨槽风初起生于耳前,连及腮项,痛隐筋骨;久则渐渐漫肿,寒热如疟,牙关紧闭,不能进食。此得于郁怒伤肝,致筋骨紧急;思虑伤脾,致肌肉腐烂;膏粱厚味,致脓多臭秽。初则坚硬难消,久则疮口难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骨槽风火三焦胃,耳前腮颊隐隐疼,腐溃筋骨仍硬痛,牙关拘急夹邪风。”治宜祛风、散火、解毒。可选用升阳散火汤加减。若久不愈,可用附子理中汤阳和汤等托毒外出。或以真君妙贴散敷肿处。本病类今之颌骨骨髓炎。此外,亦有把骨槽风称作牙叉发者。

猜你喜欢

  • 呕酸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又称吐酸。详该条。

  •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

  • 针灸要旨

    见针灸素难要旨条。

  • 羊儿草

    见南川药物试验种植场《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 手三阳经

    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其循行方向均由手部经上肢伸侧走向头部。《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 疫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时毒。见该条。

  • 疏风顺气丸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二方。制大黄五两,车前子二两半,槟榔、郁李仁、火麻仁、菟丝子、牛膝、山药、山茱萸各二两,枳壳、防风、独活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治风痱,缓则四肢不举,成一臂不遂,或左瘫右

  • 栽秧花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芒种花之别名。②见《贵州草药》。为蜀葵花之别名。各详该条。

  • 徐存诚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 莲台夏枯

    见《滇南本草》。为宝盖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