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七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癥者,谓腹内癥结如鳖之形状。”主要症状为癥块固定不移,少腹切痛,甚则牵连腰背,面目黄黑等。多由脾胃气弱,食物触冷,积滞久阻,挟痰瘀内结所致。参见癥、七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①阴邪极盛,积聚于内,不能与阳气相交所致的病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②经穴名。代号:PC6。出《灵枢·经脉》。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之络穴
【介绍】:参见徐述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亦作瞻视昏渺症。①为多种内障眼疾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审视瑶函》:“此症谓目内外无症候,但自视昏渺矇昧不清也。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②因年老所致。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耳屏尖端。主治牙痛,耳部疾患等。直刺0.1寸。艾炷灸3壮。
指针刺时,采用各种刺激手法促使得气尽快出现。《神应经》:“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临床上,通常采用持续捻转或提插,改变针刺的深度和方法,或用循、摄、弹、摇
指小便浑浊。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即便浊。详该条。
伤寒病六经辨证的纲领。是从《伤寒论》条文中提出来的。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卷一:“仲景作论大法,六经各立病机一条,提揭一经纲领,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表章之。”六经提纲为:①“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河内(今河南省)人。曾任尚药奉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