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细小的皱纹。《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面多少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藤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薛立斋·《女科撮要》。即临产。详该条。
病证名。七癥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发瘤候)有人因食饮内误有头发,随食而入成癥,胸喉间如有虫上下来去者是也。”本病与发瘕相似。参见发瘕、癥、七癥条。
五膈之一。见《外台秘要》卷八。多因气塞、火郁、脾运失常、食滞隔阻所致。症见烦满,疲乏,食不下,时呕沫等。治用食郁越鞠丸等方。一作食噎膈。参见噎膈、五膈条。
经穴名。代号KI4。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阴肾经。足少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后下方,当跟腱内侧缘与跟骨的交角处。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支,并有胫后动脉的跟骨内侧支通过。主治咽痛,气喘,咳血
病名。即喉腥。详该条。
见十三科条。
【介绍】:见夏云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