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艾实

艾实

《中药大辞典》:艾实

药材名称艾实

拼音ài Shí

别名艾子(《食疗本草》)。

出处《药性论》

来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艾叶"条。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苦辛,热,无毒。"

功能主治①《药性论》:"主明目。"

②《日华子本草》:"壮阳,助水藏、(利)腰、膝及暖子宫。"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为丸,0.5~1.5钱。

复方治一切冷气: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孟诜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艾实

药材名称艾实

拼音ài Shí

英文名Fruit of Argy Wormwood

别名艾子

出处出自《药性论》。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艾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

原形态栎叶亚菊 半灌木,高60-150cm。老枝灰黑色,上部花序分枝、花梗均生白色状绢毛。叶互生;叶有短柄,柄基部无叶耳;中部叶长椭圆形、披针形、倒卵状长圆形,稀为宽线形,长5-8cm,宽2-4cm,边缘有粗齿或缺刻状浅裂或深裂,裂片3-4对,中上部叶不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达10cm,上部叶渐小,叶质坚硬,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白色,密被绢毛。头状花序多数,在枝顶呈伞房花序,花枝及花梗粗壮;总苞钟形,总苞片4层,外层卵状披针形,中内层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外层稀生绢毛,边缘膜质;雌花11个,边生,花冠细管状,4齿裂,一齿较大;两性花管状,长3mm,全部花冠黄色,外面有腺点。瘦果长1.5mm。花、果期8-10月。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主肾虚腰酸;阳虚内寒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4.5g。或为丸。

各家论述1.《药性论》:主明目。

2.《日华子本草》:壮阳,助水藏、(利水)腰、膝及暖子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万寿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寿菊药材名称万寿菊拼音Wàn Shòu Jú别名蜂窝菊、金盏菊、臭菊花、臭芙蓉、芙蓉花来源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

  • 苦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瓜药材名称苦瓜拼音Kǔ Guā别名癞瓜来源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叶入药。夏季采集,分别处理,晒干。性味瓜、根、叶:苦,凉

  • 南枳椇

    药材名称南枳椇别名枳椇子来源鼠李科南枳椇Hovenia acerba Lind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止渴除烦,解酒毒,利二便。主治醉酒,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用法用

  • 鸟不企

    药材名称鸟不企拼音Niǎo Bù Qǐ别名鸟不服、红心茨亩、老鸦拍、鹰不拍、大叶鸟不企、刺老苞根、雀不站、大鹰不扑、鹊不踏、细号刺葱、刺葱树、刺葱、鹰不拍、美冬竹、雷公木、芝练木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

  • 川梨

    药材名称川梨拼音Chuān Lí别名棠梨刺来源蔷薇科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ex D. Don,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

  • 阿尔泰紫菀

    《中药大辞典》:阿尔泰紫菀药材名称阿尔泰紫菀拼音ā ěr Tài Zǐ Wǎn出处《内蒙古中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阿尔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开花时采收,阴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

  • 蒲葵根

    药材名称蒲葵根拼音Pú Kuí Gēn出处蒲葵之名始见于《南方草木状》。《纲目》载:“上古以羽为扇,故字从羽。后人以竹及纸为箑,故字从竹……东人多以蒲为之,岭南以蒲葵为之。

  • 苍条鱼鳖

    药材名称苍条鱼鳖拼音Cānɡ Tiáo Yú Biē别名蚂蝗连天蕨、拟石苇(《广西中兽医药植》),石豇豆(《陕西植药调查》),卧龙草、马牙齿、瓜子草、打不死、三百棒(《湖南药物志》

  • 窄叶飘带草

    《中药大辞典》:窄叶飘带草药材名称窄叶飘带草拼音Zhǎi Yè Piāo Dài Cǎo别名飘带草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窄叶柴胡的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草本,高约

  • 甜茶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甜茶藤药材名称甜茶藤别名田婆茶来源葡萄科甜茶藤Ampelopsis cantoniensis (Hook. et Arn.) Planch. var. grossedent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