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萧吉条。
见《金匮要略》。即桂苓五味甘草汤,见该条。
即舌衄。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脐痈。见该条。
①流水状。《素问·刺腰痛篇》:“痛上漯漯然汗出。”《灵枢·杂病》:“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谓唇肿而有涎水流出。②漯水。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灵枢·经水》:“手少阳外合于漯水。”
即陶针。参见该条。
指药物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川芎、郁金、荆芥、薄荷、红豆各等分。入盆硝适量,为细末,每次少许,搐鼻内。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鼻塞牙痛。②《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蔓荆子、青黛、川芎各一钱二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