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药材>小米草

小米草

《中药大辞典》:小米草

药材名称小米草

拼音Xiáo Mǐ Cǎo

别名心木涕区蒺(藏名)。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玄参科植物小米草全草。7~8月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茎直立,少分枝,散生白色微卷毛,混杂有少数腺毛。叶对生,倒卵形至长圆状菱形,先端钝,基部楔形,每边具2~4个钝或尖头齿,密被短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密集,苞片叶状;花冠2唇形,淡黄白色,上唇2裂,下唇3裂,先端稍有凹缺。蒴果长椭圆形,与宿存的花萼近等长。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田野草丛中。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利尿。治热病口渴,头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米草

药材名称小米草

拼音Xiáo Mǐ Cǎo

英文名Herb of Regel Eyebright

别名芒小米草、药用小米草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高枝小米草或短腺水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phrasia pectinata Ten.[E.tatar-ica Fisch.; E.officinalis L.]2.Euphrasiapectinata Ten. Subsp.simplex (Freyn) Hong[E. maximowicziiWettst. Var. simplex Freyn;E.maximowiczii Wetts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10-45cm。茎直立,不分枝或下部分枝,被白色柔毛。叶对生;无柄;叶片卵表至卵圆形,长5-20mm,基部楔形,每边有数枚稍钝或急尖的锯齿,两面脉上及叶缘多少被刚毛。穗状花序疏花,长3-15cm,初花期短而花密集、逐渐伸长;苞片稍大于叶;花萼管状,长5-7mm,被刚毛,裂片狭三角表,渐尖;花冠白色或淡紫色,背面长5-10mm,上唇直立,下唇开展,裂片叉状浅裂;花药裂口露出白色须毛,药在下面延成芒。蒴果长圆形,长4-8mm。种子白色,长1mm。花期6-9月。

2.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茎较高大,高(15)25-50cm,通常在中上部多分枝,叶及苞片卵圆形至三角状圆形,基部近于平截形,边缘锯齿急尖至渐尖,有时成芒状。

3.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茎上部、叶、苞叶及花萼多少被大头状针状腺毛,腺毛的柄仅有1-2个细胞。花冠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坡草地及灌丛中。

生于山坡草地,极少生近水边或疏林下草丛。

生于高册草地、湿草地及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新疆。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及山东半岛。

分布于西北、内蒙古、河北、山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热病口渴;头痛;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小便不利;口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大种鹅儿肠

    药材名称大种鹅儿肠拼音Dà Zhǒnɡ é ér Chánɡ别名黑牵牛、通经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独籽繁缕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llaria monosperma Buch.-H

  • 单头紫菀根

    《中药大辞典》:单头紫菀根药材名称单头紫菀根拼音Dān Tóu Zǐ Wǎn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夏、秋采收。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复方①治急

  • 丝绵木

    药材名称丝绵木拼音Sī Mián Mù别名明开夜合、桃叶卫矛、白杜、白桃树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以根、茎皮、枝叶入药。春秋采

  • 小茜草

    药材名称小茜草拼音Xiǎo Qiàn Cǎo别名滇茜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iayunnanensis(Franch.)Dlels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

  • 千斤拔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斤拔药材名称千斤拔拼音Qiān Jīn Bá别名蔓性千斤拔、一条根、老鼠尾、吊马墩、吊马桩、金牛尾、箭根、钉地根、土黄芩[广西、广东]、钻地风[四川]来源为豆科千斤拔属

  • 狭叶露珠草

    药材名称狭叶露珠草拼音Xiá Yè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狭叶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alpina L.subsp.angusti-folia (H

  • 凤尾贯众

    《中药大辞典》:凤尾贯众药材名称凤尾贯众拼音Fènɡ Wěi Guàn Zhònɡ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

  • 地牯牛

    《全国中草药汇编》:地牯牛药材名称地牯牛拼音Dì Gǔ Niú别名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山老牛、蚁狮、蚁地狱、地拱、沙虱、沙挼子、摇摇锅、砂牛、倒后虫、退退窝窝、啊喽喽来源脉翅目

  • 砂茴香子

    药材名称砂茴香子拼音Shā Huí Xiānɡ Zǐ英文名Ferula bungeana Kitan.别名沙前胡籽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硬阿魏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rul bungean

  • 石楠

    药材名称石楠拼音Shí Nán别名扇骨木、千年红来源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以根和叶入药。根秋季采,洗净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或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