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为瘰疬坚硬,形如荔枝状者。参见瘰疬条。
系指由肾元虚衰所致之听力障碍。多发生于老年人。《景岳全书》卷二十七:“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华山参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性能。出《本草纲目·序例》。酸味收敛,咸味润下,药性均是向里、向下,如山萸肉、五味、白芍、乌梅、牡蛎、龟板、芒硝、盐等药,皆属阴而没有升的趋向。
即肾虚。详该条。
见《玉局方》。即樟树皮。详该条。
病证名。指中气亏损,气虚下陷而致者。症见食后即泻,完谷不化,食减,消瘦,困倦,脱肛,自汗等。《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气陷泄泻,补中益气汤加羌、防。”“久泻脱肛,补中益气汤加粟壳、乌梅、五味、肉果。”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凤凰衣之别名,详该条。
见《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白术汤第一方,见白术汤条。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