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病名。即玛瑙内伤证。详该条。
穴位分类名。又名经外奇穴、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的经验效穴。经外穴在《内经》中已有一些记载,如《素问·刺疟篇》:“刺十指间”,“刺舌下两脉”等。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记载更多,至《针灸大成》等
见《喉痧至论》。书中总结既往方书治疗烂喉丹痧的经验为四要法。包括:所刺以泄毒;漱喉以去痰;刮后颈以散毒;通大便以泄火。
流痰病的一种。见《疡科心得集》卷中。多为先天不足,三阴亏损,或有所伤,致使气血凝滞所致。多发于小儿,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初起全身寒热间作、食少、困倦、无力、面黄、形体消瘦,腰痛腿酸,朝轻暮重,甚则
指肝气盛而乘虚犯脾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喻昌注:“其证腹满谵语,其脉寸口浮而紧,寸口即气口,脾胃脉之所主也,浮而且紧,即弦脉也,肝木过盛,所以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十二。多由草中花蜘蛛螫伤,复被水湿外浸所致。生于肌肤,起泡作痒,破流粘汁。外敷二味拔毒散。类似虫咬皮炎。即天蛇毒。见该条。
病名。多由忧思郁怒,气滞血瘀所致。症见:“项下忽肿一块,渐延至颈,偶破出水碗许,烂久不合。”(《囊秘喉书》)。此因食中偶食毒蚁所生,故名之。或见咽喉肿痛,饮食吞咽不利。治宜理气散结,活血化瘀,消肿解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七十九。指小儿腹大而有青筋者。多因食物过饱,阻滞中焦,伤及脾胃,以致气机失运,经脉瘀阻而致腹壁青筋暴露。治宜先消除积滞,舒畅气机,用三棱散(《证治准绳》:三棱、人参、香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