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噎

五噎

病证名。①指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五种噎证。《诸病源候论·否噎病诸候》:“夫五噎,谓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②从病因上分,又有因气滞血瘀、火炎、痰凝、食积五者所致噎者。《证治汇补》卷五:“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参见噎、噎膈条。

猜你喜欢

  • 化脓灸

    直接灸法之一种。是将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以使局部皮肤起疱,化脓,故名。施灸时先以甘油或葱、蒜汁涂抹灸处,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易炷再灸,灸满规定壮数。这种灸法由于热力较强,

  • 巡经得度传

    见《此事难知》。伤寒由太阳经径传厥阴经,称巡经得度传。因其他阴经不上头部,只有厥阴肝经和督脉上行,与足太阳交于巅顶百会穴之故。

  • 石榴翻花发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乳癌。见该条。

  • 火眼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六。即风火眼,详该条。

  • 吐黑水

    证名。见《寓意草·面议倪庆云危症再生治验》。《张氏医通》卷四:“黑水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久已不存。”

  • 血陷

    痘疹五陷证之一种。《痘疹精详》:“血陷之证,与紫陷相似,须要详辨。血陷透顶通红,不带紫色。紫陷属血热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治宜凉血为主;血陷属气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血僭居气位,痘也红而陷也,见症必

  • 风弦赤眼

    病名。出《银海精微》。即眼弦赤烂。详该条。

  • 假油麻

    见《岭南草药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心虚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泛指心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一般症状为心悸,心痛,怔忡,气短,健忘,易惊,心中闷闷不乐,睡卧不安,面色不华,自汗,盗汗,肢麻,舌淡胖嫩,或嫩红,脉虚或促或结或代。参见

  • 胚胎

    孕育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幼体。详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