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八:“凡人年老未有不落齿者,齿落时其根最深,其窟最大,气血虚衰,窟急不能合,或有少合,忽被硬物碴破,不便于茶饭,其痛切骨至心及脑。”治宜予补益血气之品。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又名韩信草、耳挖草、金茶匙、大力草、大叶半枝莲、顺经草、调羹草。为唇形科植物向天盏Scutellaria indica L.的全草。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辛、微苦,平。清热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九虫之一。又称心虫。《内经》称蛟蛕;《金匮要略》称蚘虫;《诸病源候论》又称长虫。蛔虫寄生人体中,称蛔虫病。多因脾胃虚弱,杂食生冷甘肥油腻,或不洁瓜果蔬菜所致。症见腹痛,痛有休止;亦可痛处有肿块聚起,上
指疾病的根源或病灶。《后汉书·华佗传》:“君病根深,应当剖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