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见备急灸法条。
见沈氏尊生书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之别名,详该条。
概指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性质和功能。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即茯苓丸第四方。见茯苓丸条。
方书。日本丹波元简辑。1卷。刊于1801年。取张仲景以降历代医籍及日本方书危证门中之方法简捷、仓促易办者,汇辑成帙,以为救卒拯急之用。分30门,每方注明出处。现存1810年聿修堂刻本、《皇汉医学丛书》
病因之一。致病特点是出现热性、阳性的实证。如发热息粗,红肿,焮痛,便秘等。热吐病证名。又名胃热呕吐。小儿因胃热而致的呕吐。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热吐食化,不恶食。”多因乳食停积化而为热;或夏秋暑热
病名。系指乳蛾之发病缓慢,病情缠绵,反复发作者。多由虚火上炎所致。参见乳蛾,阴虚乳蛾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