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骨之一。解剖学同名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砧,故名。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书名。2卷。清·叶桂撰于十八世纪中期。本书对小儿的一些杂病如伏气、风温、夏热、厥逆、疳、胀、痧疹、惊等的辨证和方药作了简要的叙述。后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中。
见《广东中草药》。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厥论》。即谵语。详该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一。指患疮疡兼见口渴欲饮者。《外科枢要》:“疮疡作渴若焮痛发热,便利调和者上焦热也,用竹叶石膏汤;肿痛发热大便秘涩者内脏热也,用四顺清凉饮;焮肿痛甚者热毒蕴结也,用仙方活
眼解剖部位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眼睑。详该条。
医案著作。2卷。清·李冠仙撰于1835年。作者盛赞《寓意草》,并仿其格式,故名。所载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妇科、五官科等验案。案中议病、析因颇详,主张“药不执方,相宜而用”,同症异治,异症同治。立法处方
病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睥肉粘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