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瘙隐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瘾疹。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即瘾疹。详该条。
见《河北药材》。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16。主因肝脏积热而起,亦有兼受风邪者。症见眼目“赤肿疼痛,怕日羞明,泪溢难开,忽生翳膜,初患一目,渐及两眼”(《杂病源流犀烛》卷22)。治法:肝热重者,宜清热泻肝,用洗肝散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之最高官职,共2人,掌管全院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即伤食。详该条。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生卒】:生平不详【介绍】:宋代医生。撰有《马氏录验方》一卷。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松花一两半,生地黄、炒鹿角胶、山药各一两,艾叶一分,茜草根、茯苓、紫菀、人参、百合、小蓟、炙甘草各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治吐血久不止,咳嗽。
出《灵枢·根结》。膈,饮食格拒不下;洞,大便泄泻如注。详噎膈、洞泄条。
病名。①《经效产宝》卷中:“产后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风疰。”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可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以鼻饲投药)。②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风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