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寒白喉

阴寒白喉

喉症型之一。见《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卷九。指素禀阳虚,传染阴毒而发的白喉。其症喉间初见白点,继则白块满喉,饭粒可进,惟饮水及咽津则痛甚,身微热四肢厥逆,脉缓无神,舌苔灰白而滑,宜以破阴助阳为治,用四逆汤加味,或坎宫回生丹(血竭梅片、生附片、牙皂郁金、真雄精麝香细辛、飞月石)、艮宫除害丹(真珍珠地虱婆、真琥珀、真玛瑙、手指甲、麝香、真珊瑚、蚯蚓、大梅片、辰砂蚕茧马勃)吹入白处,含噙片时,使毒气风涎吐出。参见虚寒白喉条。

猜你喜欢

  • 臭杞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 横络

    指络脉。《灵枢·刺节真邪》:“此必有横络。”或指络脉之较小者。《针经指南》:“络有一十五,有横络三百余,有丝络一万八千,有孙络不知其纪。”

  • 临产寒战发热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妇人临产,忽然寒战,即时发热,由气血之虚,或初产畏惧,或脱衣受风,或冬月感寒,不必用解表,……可服芎归桂朴汤。”(当归、川芎、肉桂、厚朴、枳壳、红花、葵子、生芝麻)。

  • 骨绝

    古病名。指骨髓困枯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肾脏》:“扁鹊云,骨绝不治,痛而切痛,伸缩不得,十日死。骨应足少阴,少阴气绝,则骨枯,发无泽,骨先死矣。”《华氏中藏经》卷中:“骨绝。腰脊痛,肾中重,不可

  • 口噤

    证名。指牙关紧急,口不能张开的症状。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可因内有积热,外中风邪,痰凝气滞,瘀阻经络所致。《医碥》卷一:“口噤即牙关不开也。由气血凝结于牙关筋脉,不能活动,以苏合丸或生南星为

  • 附饼灸

    隔物灸之一。出《千金要方》。用生附子3份,肉桂2份,丁香1份,切细碾末。以黄酒或蜂蜜调和,制成6毫米厚的药饼,细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亦称附子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阳扶羸的作用,适用于阳萎,早

  • 阳藿

    出《广西志》。为蘘荷之别名,详该条。

  • 阴寒喉痹

    病证名。见《喉科金钥》卷上。指喉痹之因于阴寒者。参见喉痹有关各条。

  • 渴利

    病名。《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奇效良方》

  • 倒敛

    病证名。出《痘疹经验良方》。痘疹出后,其毒当敛不敛,复入于里者,谓之倒敛,多见于元气素弱,又不食,常自利以致气馁,不能托毒外出者。治以益气托毒为宜,如异功散加黄芪、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