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治法理论之一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引,引领,引出。从阳引阴指从阳分引出阴分的邪气,或从阳分引出阴分的正气,本指针法而言,但也适用于其它治疗手段。《类经》十二卷
见备急灸法条。
眦的异体字详目眦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介绍】:参见钱瑛条。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组织。①《灵枢·九针》:“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②《灵枢·五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素问·至真要大论》“先走”作“先入”,其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