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冷上气喘

虚冷上气喘

病证名。指气虚肺寒肾阳虚衰阴火上逆所致的气喘。属肺气虚寒者,喘逆常兼咳嗽,音低,乏力,自汗,怯冷等症。《张氏医通·喘》:“虚冷上气劳嗽喘乏。”治宜益气温肺散寒,如参苏温肺汤保元汤人参定喘汤等方;属下焦虚冷,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者,常见似火而非火,似喘而非喘之象,可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上气喘急等症。《医贯·喘论》:“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治宜温肾纳气温阳镇摄,如黑锡丹安肾丸八味丸等方。参见真元耗损喘条。

猜你喜欢

  • 风寒喉蛾

    病名。《喉科秘钥》下卷:“此肺胃症也,因受风寒而起。肿如李。”即风寒蛾。见该条。

  • 带下青候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七。即青带。详该条。

  • 腰阳关

    经穴名。代号DU3。原名阳关。出《素问·骨空论》王冰注,近称腰阳关。别名脊阳关,背阳关。属督脉。位于腰部第四、五腰椎棘突之间,约与髂嵴相平处。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主治腰骶痛,月经不调,

  • 痧气丹

    即痧药丸,见该条。

  • 蚶壳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肛门

    又名魄门、后阴、谷道。简称肛。《证治要诀》:“肛门者,……又曰魄门。”参见魄门条。

  • 子午流注针法

    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 肌热

    证名。指肌表有发热感觉。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外邪侵袭,阳明经脉受病。《景岳全书·伤寒典》:“阳明经病,为身热,目疼,鼻干,不眠,脉洪而长,以阳明主肌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为此证

  • 四诊心法要诀

    诊断学专著。即《医宗金鉴》卷34。编者以四言歌诀的形式,简要地介绍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末附修正《素问》脉位图及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

  • 小肚

    小腹的俗称,详少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