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西汉时医生。是淳于意的弟子。
见《要药分剂》。为芦笋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
见《经验方》。即椿白皮,详该条。
《杂病证治新义》方。菖蒲、黄连、远志、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僵蚕、龙齿。水煎,化服磁朱丸。治诸痫。重症加牛黄、全蝎。
疮疡的内治法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汗之则疮已。”即对于疮疡初起约七日之内,尚未成脓破溃,患者正气未虚兼有表证者,应用解表药物,使毒邪随汗而泄,疮疡得以消散。临证应辨寒热,分别采用辛凉解表或辛温
即运气按摩。见该条。
见《本草原始》。即赤小豆,详该条。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即桑菊饮作片剂。治证同。见桑菊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