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诀汇辨

脉诀汇辨

书名。10卷。清·李延昰辑撰于1664年。作者鉴于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之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有关脉学论著,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卷1所述,多属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认为脉诊须掌握六个要点:即辨析相类之脉,对举相反之脉,熟悉兼至之脉,察定平常本脉,准随时令变脉,确认真脏绝脉;卷2~6以崔嘉彦“四言脉诀”为基本内容,予以增删;并采撷古典医著及名家学说,诠释脉理;卷7阐述望、闻、切三诊,以示四诊合参的重要意义;卷8以运气联系脉法;卷9选录李中梓医案若干条,以脉参证,体现脉诊在临床诊治方面的灵活应用;卷10为经络脏象,摘选有关诊法的纲领,并附脉案图式。全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内容详备,但个人发挥的见解不多,卷8运气一部分有不少机械的观点。本书于1963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据康熙刻本予以校订排印。

猜你喜欢

  • 祛风地黄丸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八方。生地黄、熟地黄各四两,白蒺藜、川牛膝(酒洗)各三两,知母、黄柏、枸杞子各二两,菟丝子(酒制)、独活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盐汤送

  • 葵花根

    见《四川常见中草药》。即向日葵根,详该条。

  • 结痰

    痰症之一。指脾肺火郁痰气凝结者。又名郁痰、顽痰、老痰。《景岳全书·痰饮》:“结痰有因脾经郁结而伤阴血者,有因肾水亏损而阴火上炎者,有因脾肺火郁而生痰者。治法若因七情郁结,痰涎滞于喉间者,先用局方四七汤

  • 朝天一柱香

    见《贵州草药》。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 女菱

    出魏·李当之《药录》。又名山木通、小木通、白木通、钥匙藤、万年藤。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的茎。分布华东地区及江西、湖南、云南等地。辛,温,有小毒。祛风利湿,消肿散

  • 跗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跗骨即蹠骨,左右各五块。多因跌打,压轧所伤,通常蹠骨基底部骨折最多,体部次之。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剧,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详见骨折条。

  • 养性

    养生术语。指精神、情性的调摄、修养。出《淮南子·俶真训》:“静漠恬淡,所以养性。”即淡泊无为之意,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 金扁柏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血翳包睛

    眼科病证。见《银海精微》。又名彩云捧日。多系肝肺风热壅盛,心火内炽,瘀血凝滞所致。常并发于椒疮,由赤膜下垂演变而来。本症“眼中赤涩,肿痛泪出,渐有赤脉通睛,常时举发,久则发筋结厚,遮满乌睛,如赤肉之相

  • 益欢散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