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千针万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多由伤寒汗、吐、下后,邪热乘虚客胸中,或病后余热留恋,或津涸、血虚、肾亏、痰饮、虚劳等所致。常伴郁闷不寐、口干咽燥等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当归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即腧穴,见该条。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卯酉主燥金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卯酉之上,阳明主之。”所指即为阳明燥金。
见《女科指掌·调经门》。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
七怪脉之一。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