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春温三字诀及三字经合编六种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又名产后溺血。多因产后血气虚而热乘之,血得热则流散,渗入膀胱,故血随小便出。治宜发灰、滑石,地黄汁调下。若小腹痛者,属败血流入膀胱,宜用小蓟汤主之(归尾、小蓟根、红花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小儿食伤脾胃之阳,呕吐、腹泻引起津液枯竭,经脉失养而致发痉,亦有脾肾阳虚而致者。治以调理脾胃为主,用参苓白术散之属;脾肾阳虚者,用理中汤加丁香、肉桂、肉果
病名。系有头疽生于上背部天柱骨(第七颈椎)之下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脾肚发、脾肚痈。证治见有头疽。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出《灵枢·经别》。即手阳明经别,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活人定本》卷一。即脱囊。见该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睥虚如球。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