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辨舌指南条。
经穴名。代号DU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神堂。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癫狂,痫症;以及前额神经痛,
古代两点论运用于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详阴阳条。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顶骨内痛极如鎚如钻也。夹痰湿者,每痛多眩晕,若痛连及目珠而胀急瘀赤者,(眼)外证之恶候;若昏眇则内证(内障)成矣”(《张氏医通》卷八)。某些内外障眼疾均可出现此证。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一。指夏季感受暑热,肺受热灼,清肃失常所致的气喘。证见喘促,多汗,烦躁或身体发热,静则多言等。治宜解暑,清热或兼益气,如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益元散等方。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30卷。已佚。
指午时。《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参见十二时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即木鳖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