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王禹

王禹

【介绍】:

西汉时医家。曾任济北王的太医令,并向淳于意学习医术。

猜你喜欢

  • 胞肉生疮

    病证名。《银海精微》:“胞肉生疮者,此脾胃热毒,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血热化脓,腐烂腥臊,流汁流脓,浸渍黑睛生翳,眼如硃砂之色。”治法:宜泻火解毒为主。内服清胃散、三黄汤之类加减。参见针眼条。

  • 空木

    见《植物学大辞典》。为溲疏之别名,详该条。

  • 重楼玉钥续编

    见重楼玉钥条。

  • 救荒良方

    方书。又名《疗饥良方》。《济世专门编》六种之一。清代著作。不著撰人。此书汇录许真君济世方、济生大丹、辟谷仙方、道藏救饥方等救荒疗饥方19首。现存《济世专门编》本及其他清刻本。

  • 淫热

    即热淫。详该条。

  • 镇心定痫汤

    《杂病证治新义》方。菖蒲、黄连、远志、胆南星、半夏、天竺黄、钩藤、僵蚕、龙齿。水煎,化服磁朱丸。治诸痫。重症加牛黄、全蝎。

  • 渴利

    病名。《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渴利者,随饮小便故也。由少时服乳石,石热盛,时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制水液,故随饮小便。以其病变,多发痈疽。”《奇效良方》

  • 白苔黄心舌

    白苔中心渐黄的舌象。为表邪传里之候。若白苔为主,微黄而润者,表证未罢,仍当解表;若黄苔多而焦干者,邪已入里,宜清热或攻下(见《伤寒舌鉴》)。

  • 攻补兼施

    攻邪与扶正并用的治法。适用于邪实体虚,攻邪与补正需要同时进行的病证。如热病邪结肠胃,气虚而便结,用黄龙汤,以甘草、人参、当归补虚,以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泻下。

  • 气水肿

    病证名。水肿之一。指肺肾不足,水气留滞皮肤的病症。《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夫肾主水,肾虚则水妄行;肺主气,肺虚则卫气不能循环。水之与气,留滞皮肤,令身体四肢肿满,故名气水肿也。”症见肿满喘急,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