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病证名。指正虚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虚呃,气不接续,呃气转大,脉虚无力。”因中气虚所致者,宜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甚则十全大补汤;因脾胃虚寒所致者,宜丁香柿蒂散、理中加丁香汤,或温胃饮加丁
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太阴经所生病还有“臑臂内前
出《广雅》。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中西医结合的正骨八法之一。按患部的肌肉走向,双手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徐徐按摩,顺骨捋筋。本法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错位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而舒畅通达,不但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而且能防
①指羊水,即养胎之水。②指胎水肿满。《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妊娠亦有身肿满,心腹急胀者,名曰胎水。”
中风重危证型之一。见何廉臣选编《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金匮翼·中风统论》:“卒然口噤目张,两手握固,痰壅气塞,此为闭证。闭者宜开。”《类证治裁》:“如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是为闭证,苏合香丸、三生饮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是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因其症状如痧子,故又名风痧。主要由于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
病名。鼻渊的俗称。《景岳全书·鼻证》:“鼻渊证,总由太阳督脉之火,甚者上连于脑,而津津不已,故又名为脑漏。”《医醇賸义·脑漏》:“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鼻为肺窍,司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因其表面凹凸,似多个乳蛾连在一起,故名,多由肺胃热毒薰蒸所致。《杂病源流犀触》卷二十四:“连珠蛾,(咽喉)二白星上下相连,又或如缠袋。”治宜解毒、消肿、泻火。用清咽利膈汤加减。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