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不得卧之一。指肝火扰动心神所致的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肝火不得卧之症,胁肋时胀,夜卧常惊,口渴多饮,腹大如怀,小腹季胁牵引作痛,痛连阴器。”治宜平肝清火,如用疏肝散,四物汤加山栀、川连,龙胆
即正治。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烦。详该条。
【介绍】:见庄绰条。
病名。指发生于悬雍垂下端尖头处的血泡。《喉科指掌》卷六:“悬旗小舌,悬旗风生于小舌下尖垂,头变圆,粗如桂圆核大,红如樱桃。此因多食厚味燥酒,以致胃火郁盛而发。”即悬旗风。参见该条。
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樟木,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本篇所论诸病,既非风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伤,古书没有记载,口授相传,故名。篇内讨论了十二种病证之发病机制、证状及针刺方法,即:欠、哕、唏、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涎下、耳鸣、自
出《新修本草》。为地肤苗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心烦失眠的病证。虚烦指心烦而心下无硬满,与心下硬满烦躁者有别。本证可由气虚、阳虚、阴虚、余热等不同因素导致。属气虚者,常兼见倦怠乏力,纳少神疲,口干少饮,脉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适于“邪客于经”的疾患,刺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