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书名。1卷。书末有补编2卷,名曰《医谈录》。清·张鲁峰撰于1851年。内容以论述有关内科杂病证治心得体会为重点。补编则以医论为主,包括有关温热病、舌诊、崩漏及妇女湿温病等内容。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方全书条。
痰证之一。指气郁不宣,痰血结滞所致的病证。《不居集》卷十七:“拂郁痰,痰挟瘀血结成窠囊,膈间胀闷;又胃脘之血为痰浊所滞,日积月累,渐成噎膈反胃。若用燥剂,其结愈甚。惟竹沥、韭汁、姜汁可以治之,进三、五
脏腑相合之一。胆附于肝,肝的余气聚于胆,对贮藏和疏泄胆汁,互为作用。肝足厥阴经脉与胆足少阳经脉互相络属。肝为脏,属阴;胆为腑,属阳。一脏一腑,阴阳表里互相输应。《灵枢·本输》:“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
病名。出《素问·脉解篇》。喑,瘖之异体字。即瘖俳。详该条。
见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条。
出《开元天宝遗事》。为鸽之别名,详该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传》。即妊娠烦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