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贯众
①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紫其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②见《新华本草纲要》。为紫其贯众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多因产后气血亏损,虚火上扰所致。症见烦热少气,疲倦胸膈满闷,甚者虚烦不得眠。治宜清热除烦。用淡竹叶汤加人参。兼有躁动者,用当归补血汤加味。
病证名。①即慢脾风。出《婴童百问》。②指血虚、阴虚内生的风证,亦称内风。多见于大汗、大吐、大泄、失血,或久病伤阴者。症见眩晕震颤,或手足蠕动,昏仆等。《临证指南》华岫云注云:“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
见大陵条。
①阳盛已极,不能与阴气相交,故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格拒,表现为人迎脉大于寸口脉的四倍。《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参见关格条。②指寒邪壅遏胸中,胃阳被格拒的吐逆症。表现为四肢冷,
证名。厥心痛之一。因脾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脾心痛者,如针椎刺其心腹,蕴蕴然气满。”《张氏医通·诸痛门》:“脾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脏腑久积风热,内熏肝经,冲发于目,始则肿赤隐痛多泪,日久津液涩少,睑眦皮急,致睫拳倒刺,隐摩瞳人。”即倒睫拳毛。详该条。
病名。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吹乳,因儿饮,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壅结不通。不急治,多成痈。速服瓜蒌散及敷南星。更以手揉散之。”
精气,指人体的正气。指疾病过程中,正气过度耗损,出现虚证的病机。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出《神农本草经》。两种性能相类的药物同用,以互相增强作用。如知母配黄柏。
出《素问·调经论》。与大经对举,指浅浮于体表的络脉,或指孙络,参见大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