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肠手阳明经病证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

证名。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大肠手阳明经病证》:“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又:“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参大肠病有关各条。

猜你喜欢

  • 杏仁桑皮汤

    见《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四。即杏仁煎第一方,见杏仁煎条。

  • 枫杨叶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柳叶之别名,详该条。

  • 肾虚月经过少

    病证名。月经过少证型之一。多因先天不足,早婚,分娩次数多,乳儿众多,或房室不节,损伤肾气,精亏血少,冲任胞脉之血不足所致。症见月经量过少,色黯红,质稀,头晕耳鸣,腰膝疫软。宜补肾养血。用当归地黄饮(《

  • 黄帝明堂偃侧人图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作《曹氏黄帝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12卷。曹氏即曹翕,三国末、晋初时人。

  • 耳停

    病名。《寿世保元》卷八:“小儿耳肿、耳痛、耳停、乃三阳风热壅遏所致。”即停耳,详该条。

  • 冬地梅

    见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臭茉莉之别名。详该条。

  • 石蛭螫人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 经血暴下兼带下

    病证名。指患血崩而兼带下。《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妇人脏腑久冷,素有赤白带下,复因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以致暴下,二者兼作,故谓经血暴下兼带下也”。治宜补气摄血止带。方用地榆汤(《圣济总录》:“

  • 摩法

    推拿手法名。出《内经》。用手掌面或手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摩擦。用手掌进行者,称为掌摩法;用手指进行者,称为指摩法。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等作用。常用于消

  • 疠气

    即戾气。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