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Tiě

【源】 ①系自子姓。商汤之裔封于铁,在卫之戚城(故城在今河北濮阳北),因氏,见《世本》(4,17,62)、《姓考》(17)。②元时蒙古人姓(17)。③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24)。④回(176)、东乡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淮南(17,60,418)。【布】 台湾(68,261)、河南驻马店、青海湟源、浙江杭州、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铁士雄,隋时将军(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河北之尚义、景县、黄骅,山东之龙口,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徽县等地均有。汉、回、傣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 部。《姓氏考略》据 《世本》 注云: “铁氏,子姓。” 乃商殷之后; 又云: “铁,卫地,在戚城,或以地为氏。”戚城在今河南濮阳境内。望出淮南。

隋代有铁士雄,为将军; 宋代有铁南仲,淮甸人,进士; 明代有铁铉。

猜你喜欢

  • 公紀

    读音:Gōngjǐ【源】 见《姓解》(9,63)及《广韵》(3)。《姓氏词典》 引 《姓解》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

  • 科爾羅丹

    读音:Kēěrluódān元代 “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轰耕录》译作“苦鲁丁”。

  • 读音:fú【音】 亦音拂(Fú)(80)、弗(Fó)(91)。【源】 ①春秋时鲁中牟大夫茀肸。亦作佛肸,佛姓宜出此,见《姓氏寻源》(60,62)。一说,佛肸为晋大夫,赵简子之邑宰(7)。②或出佛图氏(

  • 余里

    读音:Yúlǐ【源】 金时女真人姓(71)。【人】 余里痕都,金南织染署直长,见《金史·承晖传》(71)。

  • 斯諾

    读音:Sīnuò【综】 佤族姓。世居云南西盟中课寨(160)。

  • 读音:Aì爱姓主要源自赐姓。唐时西域有回鹘国,以游牧为主,后归附唐朝。唐武宗根据其首领名字译音“爱邪勿”,赐姓爱。爱姓早期主要活动在北方及西北地区。爱姓历史人物有爱薛,元代学者,精通西域诸国语及星

  • 鐵勒

    读音:Tiělè历史上罕见复姓。本部族名,公元前三世纪生活在北海 (贝加尔湖) 以南、独洛河 (土刺河) 以北地方的一个部落联盟,称“丁灵”。或写作“丁零”、“丁令”; 又称“狄历”、“敕

  • 彭戲

    读音:Péngxì【综】 春秋时秦武公元年伐彭戏氏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后因以为氏(17,21,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姓氏词典》亦载,其注引《姓谱》云: “秦武公

  • 读音:Cù【源】白狄,媨姓,见《潜夫论》(60,62)。白狄,古族名,一作白翟,春秋时狄之一部,原栖息于今陕西延安,山西介休一带,后徙河北,后并于秦。 【变】亦作〔��〕(

  • 读音:wǎn【源】 见《姓苑》(15,21)。【布】 台湾台北(64)、云南镇云(331)、北京、辽宁沈阳(91)、四川成都(91)、威远(62)、黑龙江巴彦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