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ùn鲁后有运氏。(见《路史》)
读音:Gōngjū【源】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沮之后,因以为氏(17,62)。【它】 张澍云:公沮应作公,无公沮氏,而只有公氏(26)。《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
读音:Mǐxī【源】 彝族姓(375)。
读音:lì【源】 见《姓苑》(21,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运城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hēng《印薮》有争不识、争同。(见《正字通》)
读音:Xiànmén【源】 以所居为氏(60,62)。【望】 一作〔羡门〕(60)。【人】 羡门子高,秦时燕人,见《列仙传》(7,11,17,21,60)。
读音:sì lì fá【源】 突厥大官有俟利发、亦作俟利伐,其位仅次于特勒(《隋书·突厥传》)。俟力伐当以官为氏(70)。【变】 ①北魏时改为鲍氏(7,9,17,27,70)。 ②一说,后改为俟氏(1
读音:hè lài北狄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贺赖等种,是贺赖以部落为氏。(见《通典》)南燕有徐州刺史贺赖卢。(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
读音:Lú《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玈”,黑弓,疑即以此物为姓。或作鑪()、 、 㢳, 乃同姓之分族。
读音:Gáěr【源】 藏族姓。以封地庄园名为姓(170)。古代吐蕃族姓氏。松贊干布当政时,王族有噶尔·芒霞孙囊,曾任大相,不久因罪自杀;又有噶尔·东贊域孙,继任大相。见《中国通史》。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