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kǒu

【源】 ①同州口氏本白室羌之姓(9)。②口引氏所改(60,62)。【望】 雁门(17,418)。【布】 唐时同州(今陕西大荔),有此姓(6,9,12,17)。今甘肃永昌(392)、泾川黑河乡等地均有此姓。【人】 口禄,明时甘肃河州人,弘治中任宣府管粮通判(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等地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 “羌姓也。今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地方)有此姓。”②《姓氏考略》注云:“(为) 口引氏所改。” 口引氏,“黄帝后”; 或称: “代北复姓”。

明代有口禄,宣府管粮通判。

猜你喜欢

  • 訾辱

    读音:zī rǔ【源】 ①系自嬴姓。秦伯益之后有訾辱氏(5,60,62)。伯益,舜臣,后佐禹治水有功,赐姓嬴。②系自赵姓。造父之后有訾辱氏(8,17,62)。造父,蜚廉子季胜后裔,善御,幸于周穆王。王

  • 烏里洋海

    读音:Wūlǐyánghǎi【综】 清驻防察哈尔镶蓝旗中有乌里洋海氏(260)。又,清蒙古镶白旗中有乌里杨嘎氏(259),〔乌里杨嘎〕似即乌里洋海之异译。亦作〔兀里养哈䚟〕、〔乌里养哈&

  • 科爾羅

    读音:Kēěrluó元代“色目人” 姓氏。乃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苦里鲁”。

  • 阿賀

    读音:Āhè【综】 北魏时改阿贺氏为阿氏,见《魏书·官氏志》(7,60)。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官氏志》注云:“代北人姓,后改为阿氏。”

  • 呼傅

    读音:Hūfù【综】 非汉族姓(17,60,62)。《姓氏词典》引《姓觿》收载,未详其源。

  • 兀羅羅兀

    读音:Wùluóluówù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乌鲁克岱”。

  • 读音:Yín【源】 源自偃姓。见《潜夫论》(5)。一说,即繇氏。

  • 婆羅

    读音:Póluó《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其注称:“《北史》有婆罗·化;《五代史》有婆罗·阿卜珍。”未详其他。

  • 读音: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十六国时有张姓、冉姓改为石姓。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今河南北部),后迁徙至山

  • 读音:Chuò【综】 源出不详。河南林县有此姓(34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音cuì。姑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