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顽石庐经说

顽石庐经说

十卷。清徐养原(1758-1825)撰。养原字新田,号饴庵,浙江德清(今德清县)人,经学家。精于三礼,宗郑玄之说而多所发明,兼通六书、古音、历算、舆地、氏族之学。阮元任浙江巡抚,延请他校正《仪礼》。亲殁,不仕卒。除本书外,还著有《周官故书考》四卷、《仪礼古今文异同疏证》、《论语鲁读考》一卷、《律吕臆说》一卷、《顽石庐文集二册》不分卷。本书研求经义,考证经文,用力颇勤,但片面之见,固自难免。如《易论》援引《系辞》:“居则观其说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认为读《易》的人应兼此二法,但不可能有舍弃卜筮而谈《易》的。又说《易》不同于其他各经的地方,在数方面,而不在理方面。《荀子·大略篇》称:“善言《易》者,不占”,此话就不足为据。《鲁论》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难道孔子的话不对吗?至于其《古文尚书辨》,认为东京古文不是传自杜林,《后汉书·杜林传》说:“林前于西州得漆书一卷”,按古文《尚书》共四十六卷,杜林所得仅仅一卷,只传一卷书,能说他有关全经的授受吗?又《尚书论》认为杜林是小学家之祖,不是古文《尚书》之祖。这些都是确论。又如《明堂论》,认为明堂之制并不“明”,是由于室制不明,《考工记》说是五室,《大戴记》说是九室十二堂,二者之言,各有所当,虽然存异,但并不损害其相同。从郑氏开始不得其制而妄加解说,而且认为九室是秦代所增加。因此讲论明堂之制,必须先辨明郑氏的错谬,郑说既破,那么明堂之制自然就会明了。而上述《考工记》、《大戴记》二书之说所异而又相同的地方也可得以发现。其“禘祫辨”,则援引《礼记》的《大传》、《曾子问》作为依据,驳斥郑、王大小之妄言,纠正杜、孔无祫的谬误,辨明小戴时祭、赵氏追祭之错,都未免过于自信。其“凫氏为钟说”,认为《考工记》的钟体钲鼓之制,郑君只就一面而论及,于义似有未协,而程瑶田之说却发前人之所未发。养原论经,非难郑学,随处可见,于此书可见一斑。近儒郑珍也曾著有“凫氏为钟图说”,申明郑注之义颇为中理。按:制器一事,其是是非非极易明了,只要付诸实验,即可定论,但两千年来却没有一个人去大胆一试。有《皇清经解续编》本(南菁书院本、蜚英馆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鼓山志

    十四卷。清黄任撰。黄任,字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官广东四会县知县。鼓山在福州府城东三十里。清僧善缘著灵源集。黄用中改为鼓山志。后谢在杭、徐兴公、僧元贤相继纂辑。黄任认为,旧志

  • 献县志

    ①八卷。清刘征廉修,郑大纲纂。刘征廉,字季顽,江西太和人,曾任献县知县。郑大纲,南和人,曾任献县儒学训导。康熙十年(1671)刘征廉任献县知县,十一年檄修通志,刘征廉遂参考明万历献县志,成书八卷。康熙

  • 玉笥集

    ① 九卷。元邓雅(1328-?)撰。邓雅,字伯言。籍贯未详。曾与梁寅游。此集即寅所勘定。诸家书目未见著录,唯此抄帙流传。卷首有梁寅序及答书一首,又何淑、丁节,戴正心序各一首,谢观题词八首,皆极相推挹。

  • 东牟守城纪略

    一卷。清戴燮元撰。燮元生卒年不详,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咸丰十一年(1861),他随父戴肇辰在山东登州府任,适值捻军张乐行部进逼山东,攻打登州。燮元随其父守城四十余日,朝夕相伴。捻军离去后,燮元将目

  • 皇甫少元集

    二十六卷。《外集》十卷。明皇甫涍(1497-1546)撰。皇甫涍,字子安,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好学工诗,负才名,为“皇甫四杰”之一。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工部主事,官至浙江按察使佥事

  • 经子难字

    二卷。明杨慎(1488-1599)撰。杨慎生平著述见《奇字韵》。此书上卷乃读诸经义疏,所记包括《易》、《诗》、《书》、《三传》、《三礼》、《尔雅》十书。下卷乃读诸子笔记,包括《老子》、《庄子》、《列子

  • 议史摘要

    四卷。其文是吕祖谦(1137-1181)《左氏博议》之增订注释。吕祖谦字伯恭,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隆兴时进士,后又中博学鸿词。历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 屈宋古音义

    三卷。明陈第撰。陈氏既撰《毛诗古音考》,复以《楚辞》去《诗经》未远,《楚辞》音亦属古音,遂取屈原所著《离骚》等二十五篇,除去《天问》一篇,得二十四篇;又取宋玉《九辩》九篇、《招魂》一篇;又增以《文选》

  • 法华游意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

  • 东墅诗集

    六卷。明周述(?-1436)撰。周述字崇述,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永乐二年(1404)进士,廷试第二名,授翰林编修。宣德中累官至左春坊左庶子。著有《东墅诗集》。述性情温厚简静,文章雅赡。观是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