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蒙古新字百家姓

蒙古新字百家姓

一卷。宋陈元靓(生卒年不详)撰。陈元靓自署曰广寒仙裔。福建崇安人。宋理宗时,隐居龟峰之梅溪。著有《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博闻录》等。此《蒙古新字百家姓》题名为蒙古文,为《事林广记》丁集第十卷。部目题曰蒙古篆字。其实此百家姓字乃蒙古正书,并非篆体。据《玉照新志》,乃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赵为宋朝皇帝之姓,故列在首位,而次之以钱。孙是忠懿的正妃,再其次是南唐李氏。周、吴、郑、王,皆武萧以下的嫔妃。此书所收单姓,自赵、钱、孙、李至盖、益、桓、公,共四百零八姓。复姓自万俟、司马、至司徒、司空,共计三十个。其数目与《戒庵漫笔》所言相同。其取舍排列,都是以门第为重。但是,汤阴岳氏,为中兴名将,其功勋名望,妇幼皆知,编中却唯独没有“岳”姓。而秦姓位置,排在第十八位。三十个复姓中,又以万俟居首,作者的用意,是很明显的。此蒙古本汉字,与现世坊本,及《戒庵漫笔》所记,无甚差别。只有匡、桓等姓,避宋太祖赵匡胤,宋钦宗赵桓的讳,写作“”、“柏”。而和、穆、萧、尹等十六姓,此本排在计、伏、成、戴等二十四姓之后。盖、益、桓、公下,加入勿、商、归、迟四姓。万俟等复姓,此本只十五。其蒙古字则用元世祖至元六年,国师八思巴所造之国书,即当时所谓的蒙古新字。编中各字,均为正书楷体。但其中也有错误之处。或许由于后人不识蒙文而造成的。有日本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本。

猜你喜欢

  • 中庸参证

    二卷。清沈辉宗(详见《大学参证》)撰。是书无序例,上卷为总考,下卷为条考。义多精凿,与所著《大学参证》同。开章三句,自为训诂。其释“修道之谓教”,称修道者以道自修,非修此道,教者由教而入,非教人。释“

  • 迂议

    一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是贺应保随笔札记之文,内容以评论古事为主,持论颇为笃实。有明刊本。

  • 春秋三传会纂旁训

    十二卷。清屠用丰撰。用丰,考感(今湖北孝感)人。该书综合《春秋》三传,加以折衷,并略加训释,附在旁边。有清嘉庆戊辰(1808)卧云堂刊本。

  • 礼杂问

    一卷。晋范宁(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范宁,字武子,顺阳(河南淅川西南)人。初为余杭令,六年后迁临淮太守,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后补豫章太守。精于经学,以为王弼、何晏倡玄学之罪深于桀纣。注《尚书》、

  • 三松堂墨刻

    八卷。清潘奕隽(1740-1830)书。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一号水云漫士,晚号三松老人,江苏吴县(今亦属江苏)人。乾隆己丑进士,曾官户部主事。书宗颜、柳、篆、隶甚为佳妙,几入秦、汉之室;山水画别有

  • 鄢陵文献志

    四十卷,补遗一卷,清苏源生撰。苏源生(1809-1870),字泉沂,号菊村,邑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二十年(1840)副榜。科名卑微,但人品、文章皆负时望。苏源生自弱冠以来就留心搜集本县文献

  • 淮南子正误

    十二卷。清陈昌齐(1743-1820)撰。昌齐校订诸子,有《秋正误》、《刘子正误》等,而其中尤以《淮南子正误》为最详。昌齐校订《淮南子》,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版本校者。如《俶真训》“莫先见其

  • 宋学士全集

    三十六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曾受业于吴莱、柳贯、黄溍。明初奉命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深得太祖宠信。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戍茂州

  • 四书考异

    ① 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著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是书以许慎所引《古文

  • 民治西学

    二卷。意大利高一志(1566-1640)撰。高一志,字则圣,曾用名王丰肃、王一元,字泰稳。意大利耶稣会士。1605年来华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反教运动时被捕入狱,1617年被逐澳门。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