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礼记集说

续礼记集说

一百卷。清杭世骏(1697——1772)撰。杭世骏,字大宗,堇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清经、史学家。举雍正乡试,乾隆元年(1736),召试博学鸿词,授编修,纂《三礼义疏》。改御史,条上四事忤旨,下吏议,寻放还,罢归。后杜门奉母,自号秦亭老民。后迎驾湖上,赐复原官。著有《礼例》、《礼经质疑》、《续礼记集说》、《经史质疑》、《汉书蒙拾》、《后汉书蒙拾》、《补晋书传赞》、《三国志补注》、《北齐书疏证》、《诸史然疑》、《补金史》、《词科掌录》等书。这些书,《耆献类征》诸书,均有《传》录。《集说》书首有世骏《自序》云:“成童后,始从沈似裴先生受《礼》经。又十年交郑太史筠谷,赠以《卫氏集说》,章句训诂之学为多,通籍后,与修三礼馆。吏以《礼记》中《学记》、《乐记》、《丧大记》、《玉藻》篇相属。修例既定,所取资者,则卫氏之书。京师经学之书绝少,从《永乐大典》中,有关于《三礼》者,悉皆录出。明年诣文渊阁,搜检遗书,唯宋刻陈氏《礼》书,差为完善,余皆残缺,无可取携。在卫氏后者,宋儒莫如黄东发《日抄》中诸经,元儒莫如吴草庐《纂言》(非郑孔之正嫡,以变乱篇次)。广陵宋氏,有意驳经;京山郝氏,居心类郑。姑存其说,为迂儒化拘墟之见,而不能除文吏深刻之习。国朝文教覃敷,安溪、高安两元老,潜心《三礼》,高安尤为杰出。馆中同事编孴者,丹阳姜孝廉上均,宜兴任宗丞启运,仁和吴通守廷华,皆有撰述,悉取而备录之,贤于胜国诸儒。书成,比于卫氏减三分之二,不施论断,仍卫例也”。此书所列,自汉郑康成至宋魏了翁,凡四十一家,皆卫氏《集说》已列而采之未备者。又自汉司马迁,至宋黄氏仲炎,凡四十五家,皆在卫氏以后。自吴澄、陈澔外,则杭氏取其说,不袭卫氏陈言,而别具新义者。自万斯大至吴颖芳,凡五十余家,皆清代诸儒,于《礼记》有撰述专书,及《讲解》、《论说》等。杭氏谓“以上诸家有备录全书者,犹卫氏之于严陵方氏悫、庐陵胡氏。其余多从节取”。并谓“与修《三礼》,日与同馆往复商榷,录为《质疑》一编,附于各条之末”。杭氏此书,采辑自汉至清二百余家,分为四类,皆以不雷同旧说、及发明新义为主,清儒以姚际恒、姜兆锡、方苞、任启运为多。许多宋元明及清初遗佚之说,多赖以存。所分卷帙,凡一百卷。《曲礼》、《檀弓》因解说详细,竟至九、十卷;《王制》、《月令》亦至六卷。此外,最少者,如卷九十六则《深衣》、《投壶》等三篇为一卷;卷一百,亦合《燕义》等三篇为一卷;如九十四卷等,则多合两篇为一卷。其有一篇为五卷者,则《曾子问杂记》;为四卷者,则《礼运》、《郊特牲杂记》、《中庸》、《内则》、《玉藻》;为三卷者,则《曾子问》、《文王世子》、《礼器》、《丧服小记》、《丧大记》;为二卷者,则《明堂位》等篇;为一卷者,则《在大传》等篇。而二篇合为一卷者,有《经解》、《哀公问》等篇,皆以文字繁简为主。唯《中庸》、《大学》,自宋程朱诸子升为《四书》后,尚无敢倡议诋毁者,而此书引姚际恒所说。则谓“多近禅学”,且有诋为“禅学下乘”,并斥责《中庸》“致中和诸经文,为好说大话”;“至诚无息”诸文,为“近于长生久视之谬”。姚氏轻为诋议,实为识度狭浅,未明古儒“王道”之本。杭氏好奇附和,连篇累牍转载,不免有寡识之慨。《清史·儒林传》,尚取毛奇龄褒姚际恒之言,而《本传》末也以为“周程张朱,皆出于禅”,为“好为异论”。宋禅风甚炽,儒释兼融,则有之。然诋毁《中庸》、《大学》、《礼运》等亦有失之过偏处。但整论全体,搜集甚广,自宋至清,多有荟萃,若云“足绍卫氏”,则似犹不及。此书光绪间浙江书局有刊本。

猜你喜欢

  • 灼薪剧谈

    二卷。明朱承爵(生卒年不详)撰。朱承爵,字子儋,盛年锐志进取,累试不利,遂放弃科第,多购图书,下帷发愤,以古文辞名于世,与唐寅、文征明相倡和。家多藏有鼎彝、名画,著有《鲤退稿》、《灼薪剧谈》等。此书成

  • 周易函书补义

    八卷。清李源撰。源字春潭,宛平(今北京市)人,一说燕山人,官至知县。此书系其孙李士珩刊于同治七年(1868)。河南光山胡沧晓著有《周易函书》,推本宋儒邵周之说,然卷帙浩繁、编次无序。李氏服膺胡氏《周易

  • 元史续编

    十六卷。明胡粹中撰。粹中名由,以字行。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为楚王府右长史,博通经史。粹中病明初修《元史》详于世祖以前攻战之事,而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因撰此书。全书为编年体,起自世祖至元十三年

  • 详刑要览

    二卷。明吴讷(生卒年不详)撰。吴讷,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人。永乐年间因懂医术受举荐。洪熙元年(1425)被升为监察御史。官至右都御史,谥文恪。曾删补过宋代桂万荣的《棠阴比事》。《详刑要览》是吴讷为官后

  • 北江诗话

    四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至贵州学政。洪亮吉幼年刻苦读书,精通音韵、训诂和史地之

  • 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江永撰。(见《周礼疑义举要》)。《近思录》成书之后,数经删补,故传本颇有异同。至各卷之中,唯以所引之书为先后,而没有标立篇名,则诸本不同。至淳祐年间,叶采纂为《集注》,明代周公恕亦为之作注,

  • 督漕疏草

    二十二卷。清董讷撰。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平原(今属山东平原县)人。康熙进士,官至江南总督。《督漕疏草》为作者督理漕河时所上疏草,都是当时的公文,参考价值不高。

  • 宋文选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

  • 淡轩稿

    十二卷。《补遗》一卷。明林文(1390-1476)撰。林文,字恒简,号澹轩,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著有《淡轩稿》。是集凡十二卷

  • 临证指南

    见《临证指南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