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

十卷。南朝陈徐陵(507-583)撰。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其诗歌和骈文轻靡绮艳,为当时宫体诗重要作者之一。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徐孝穆集》。此所选为梁以前之诗。案列肃《大唐新语》曰:“梁简文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据此,则知是书作于梁时,故简文称皇太子,元帝称湘东王。今本题陈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东海徐陵撰,殆后人之所追改。如刘勰《文心雕龙》本作于齐,而题梁通事舍人。其梁武帝书谥,书国号,邵陵王等并书名,亦出于追改。其书前八卷为自汉至梁五言诗,第九卷为歌行,第十卷为五言二韵之诗。虽绮罗脂粉之词颇多,而去古未远,尚有讲究温柔敦厚之理,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如曹植弃妇篇、庾信七夕诗,今本皆失载,据此可补阙佚。又如冯惟讷《诗纪》载苏伯玉妻盘中诗作汉人,据此知为晋代。梅鼎祚《诗乘》载苏武妻答外诗,据此知为魏文帝作。古诗《西北有高楼》等九首,《文选》无名氏,据此知为枚乘作。《饮马长城窟行》,《文选》亦无名氏,据此知为陈琳作。其有资考证者,亦不一。明代刻本,妄有增益。故冯舒疑有庾信入北之作,江总滥擘戕之什。第元祯本,颠倒窜改更甚。此本为赵宦光家所传宋刻,有嘉定八年(1215)永嘉陈玉父重刻跋,最为完善。间有后人附入之作,如武陵王闺妾寄征人诗,沈约八咏之六诸篇,皆一一注明,尤为精审。然陈玉父跋称初从外家李氏得旧京本,间多错谬,复得石氏所藏录本以补亡校脱。如五言诗中入李延年歌一首,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一首,沈约六忆诗四首,皆自乱其例。七言诗中移东飞伯劳歌于《越人歌》之前,亦乖世次。疑石氏本有所窜乱,而陈玉父因之,未察之故。观刘克庄《后村诗话》所引《玉台新咏》,一一与此本吻合。而严羽《沧浪诗话》谓古诗《行行重行行》篇,《玉台新咏》以《越鸟巢南枝》以下另为一首,此本仍联为一首。又谓《盘中诗》为苏伯玉妻作,见《玉台集》,此本乃溷列传元诗中。邢凯《坦斋通编》引《玉台新咏》,以《谁言去妇薄》一首为曹植作,此本乃题为王宋自作。盖刘克庄所见即此本,严羽等所见者又一别本。是宋刻已有异同,非徐陵之旧。特不如明人变乱之甚,为尚有典型。其书《大唐新语》称《玉台集》,《元和姓纂》亦称梁有《闻人蒨诗》载《玉台集》。然《隋志》已称《玉台新咏》,则《玉台集》乃相沿之省文。今仍以其本名著录。有纪昀家藏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刊本,北京中国书店(1986)吴兆宜注影印本。

猜你喜欢

  • 论语张氏注

    一卷。晋张凭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凭字长宗,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司徒左长史。《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司徒左长史张凭注《论语》十卷,亡。《经典释文·叙录》载《论语》张凭注十卷。《唐书·艺文志》载《论

  • 经义骈枝

    二卷。喻长霖撰。喻长霖,生卒年不详。字志韶,又字子韶,号潜浦,浙江黄岩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室名崧岱馆、惺諟斋。著有《惺諟斋存稿》五种,《经义骈枝》是第四种。喻长霖说经,主

  • 明德堂文集

    二十六卷。明吕维祺(1587-1641)撰。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擢吏部主事。著有《四体约言》等。其生平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论建多朴实,非空谈经济之流。此集

  • 庚子京师褒恤录

    四卷。清裕厚等编。裕厚,蒙古正黄旗人,由举人官至民政部左丞。是书首载天津王守恂序,具言印书经过。其卷一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闰八月二十一日,留京办事大臣崑岗等会同顺天府,查明在京文武各员殉国捐躯者

  • 甲乙两年汇略

    即《明秀甲乙汇编》。

  • 九代乐章

    二十三卷。明刘濂(生卒年不详)编。刘濂字浚伯。南宫(今属河北)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本书取自汉迄唐九代之诗,分门编次。所选以音声为主,分风、雅、颂为三;每代又别里巷、儒林两类。自谓三百篇后不

  • 钦定千叟宴诗

    ①三十六卷。此集乾隆五十五年(1790)奉敕编成。清康熙皇帝以海甸承平,咸登仁寿,曾以康熙元年(1662)召开嘉宴,以千叟为名。康熙四年(1665)正月六日,为张扬天下承平,海内一心之盛世,亲临赐宴,

  • 笺卉

    一卷。清吴菘撰。吴菘,字绮园,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笺卉》一书。是书的主要内容是对黄山各种花卉图和题句加以注释和说明的。黄山僧人雪花曾经将黄山所产的各种花卉绘为图,当朝重臣、

  • 简端录

    十二卷。明邵宝(生卒年月不详)撰。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进士,曾官江西提学副使,正德中迁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忤刘瑾,勒致仕。瑾伏诛,复出为户部侍郎,拜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初卒,谥

  • 五经总义类

    西汉时,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五经是经的基础和主干,如《十三经》中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礼记》是《礼》的“记”,《尔雅》是经书训诂的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