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爱礼集

爱礼集

十卷。明刘驷(约1368前后在世)撰。刘驷,字宗道,龙溪(今福建龙海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洪武朝初年,征秀才入试,刘驷为第一。授都御史衔,后坐事发往云南,卒。其门人私谥为“爱礼先生”,因以此名其集。是集凡十卷。文三卷,诗二卷,《中庸说》一卷,书启三卷,附录一卷。刘驷以元末陈淳之学为宗,集中诗文多涉性理,略似语录之体。其中《中庸说》是其讲授《中庸》的口述文字,但没有什么独创性。附录一卷系《慎独翁行状》,记其父刘宝与刘驷平生行实颇详,乃其门人漳州陈拯撰述。又附有《与赵先生书》一篇,是刘驷给其师赵彦进的书信。是集由浙江参政林进卿刻于明宏治六年(1493)。有浙江巡抚采进本。

猜你喜欢

  • 南通州五山全志

    清刘名芳撰。刘名芳,字南庐,号可翁,福建人。五山者,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也,均在江苏通州治南十余里。《南通州五山全志》乾隆六年(1741)刻本,共二十卷。首山图,次形胜,次山水,次建置,次

  • 戒庵文集

    二十卷。明靳贵(1464-1520)撰。靳贵,字充遂(一作充道),号戒庵,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人。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编修,历官至武英殿大学士。著有《戒庵文集》。是编为靳贵诗文集,系明蔡羽所

  • 石船居剩稿

    四种,十四卷。清李超琼撰。李超琼字惕夫,合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幼年读书成都,二十九岁从军辽左,随陈海珊观察,行巡辽阳、海城,入凤凰城。在辽八年,辅佐陈海珊办理边务。后官江苏等县知县。四种为

  • 晚间篇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本书摘录宋明理学家周敦颐、程颢、陆九渊、朱熹、王守仁五子及清代孙奇逢、魏裔介、成性等人的学说,其宗旨在于抑制程朱学派,推崇陆王学派的“知行合一”的“致良知”说。书后

  • 明儒学案

    六十二卷。清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本书为我国首部学术思想史专著。共列十九个学案,202名学者,即河东薛瑄等15人;三原王恕等6人;崇仁吴与弼等10人;白沙陈献章等12人;姚江王守仁1人,附录

  • 平山冷燕

    二十回。原刻本不题撰人,有天花藏主人序,观其内容实为作者自序。后来刊本有题“荑秋散人”、“荑狄散人”、“荻岸散人”、“夷荻山人”者。清代有人认为作者是康熙年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匀或张劭,但证据不足

  • 楚辞集注

    八卷。附《楚辞辩证》二卷,《楚辞后语》六卷。宋朱熹(详见《周易平义》)撰。《楚辞集注》作于朱熹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荆湖南路安抚使时(1193年),或者有感于赵汝愚被罢相出朝之时(1195年)。《楚辞

  • 花帘词

    一卷。清吴藻(1799-1862)撰。吴藻生平见《香南雪北词》辞目。本书收词共一百六十八阕。令、慢皆具。其于古人之词,不宗一家,如〔菩萨蛮〕、〔江城梅花引〕、〔河传〕、〔祝英台近〕诸首,皆缠绵宛转,韵

  • 百宝总珍集

    十卷。作者不详。根据书中所记内容考察,可能是南宋时期临安市场商人所编辑。书中所记的金银、珍珠、玉石以及器物用品等等,一一详载其产地、价值、及其真伪形状。每种器物之前载有七言绝句一首,词语繁琐、庸俗。书

  • 卧象山房集

    三卷。《附录》二卷。清李澄中(1629-1700)撰。作者生平见《白云村集》(辞目)。本集为赋一卷,文一卷,诗一卷,附《滇南集》一卷,《艮斋文选》一卷,其诗学习明朝后七子代表人物李攀龙,但观其集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