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残本杂剧三集

残本杂剧三集

十四卷。明邹式金(约1653年前后在世)编。邹式金字仲愔,号木石,又号香眉居士,江苏无锡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南京户部郎中,入清后曾任福建泉州府知府。著有《香眉亭诗》、杂剧《风流冢》。后幽居无事,编成此书,寄寓感慨,有的则用来抒发亡国之痛。本书是明末清初的杂剧选本,搜罗较为完备。据书前目录,此集收十九家三十四种杂剧。十九家为吴伟业、尤侗、茅维、郑瑜、孟称舜、周如璧、查继佐、张来宗、薛旦、张龙文、孙原文、黄家舒、陆世廉、堵庭芳、南山逸史、碧蕉主人、士室道民、邹式金、邹兑金等,其中邹氏兄弟各有一种杂剧附于集后。此书以《杂剧三集》为名,是因为自居为沈泰《盛明杂剧》初集、二集的续集。原书共有三十四卷,此本只存第一至第四卷、第六至第十卷、第三十至三十四卷,是一仅存十四卷的残本。存留的有吴伟业二本:《通天台》、《临春阁》;尤侗二本:《读离骚》、《吊琵琶》;黄家舒二本:《城南寺》、《西台记》;堵庭芳一本:《卫花符》;士室道民一本:《鲠诗谶》;邹式金一本:《风流冢》;邹兑金一本:《空堂话》;茅维四本:《苏园翁》、《秦廷筑》、《金门戟》、《闹门神》。这些杂剧大都富于文彩,极力雕琢,但多不适于演出。此残本所存之杂剧除吴伟业、尤侗的四种另有传本外,其余六家十种皆无传本,弥可珍贵。《杂剧三集》刊刻于顺治十八年(1661),各种杂剧皆据原本编录,今存《西堂全集》诸本皆为后来刊行,字句往往有所删改。本书所录吴伟业、尤侗四剧的曲词,与通行之本比勘,多有不同,或有所避忌而为也。此残本有清顺治刊本,诵芬室1941年翻刻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阳高县志

    六卷。清房裔兰修,苏之芳纂。房裔兰字汉芝,河北栾城县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雍正七年(1729)任阳高县知县。雍正七年房裔兰掌阳高后,以省志及其他采访所得,编成此志。《阳高县志》雍正七年(1

  • 奏对稿

    十二卷。明张孚敬撰。(见《谕对录》)。在《谕对录》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共三十四卷。《奏对稿》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共二十一卷,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大概是删繁

  • 木几冗谈

    一卷。明彭汝让(生卒年不详)撰。彭汝让,字钦之,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此书札记清言,儇佻殊甚。如:“醉者堕车,神气不伤,真全也。婴儿入林,豺虎不食,无恐也。养吾之形,若醉若婴儿,至人矣。”又如:“半窗

  • 尚书辑录纂注

    六卷。元董鼎(生卒年不详)撰。鼎字季亨,别号深山,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末元初经学家。仕履及主要事迹均不详。鼎私淑黄干、董铢,黄、董皆朱熹门人,故其自序称“得朱子再传”,其学宗主朱熹。《尚书辑录纂注

  • 盛京典制备考

    八卷。清崇厚(1829——1893)撰。崇厚,字地山,完颜氏,内务府镶黄旗人。满族,举人出身,曾任长芦盐政使。咸丰十年(1860)第二次***战争时,协助恭亲王奕訢与英法谈判,签订《北京条约》。次年,任

  • 经句说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

  • 春秋人名异文考

    二卷。清叶德辉(详见《周礼郑注改字考》)撰。作者鉴于《春秋》三传人名,异文颇多,于是博引诸书,详加考证,订正其中的舛误。该书征引广博,《诗经》、《尔雅》、《礼记》、《战国策》、《史记》以及各家注疏都加

  • 书蕉

    二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记》条)撰。此书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分上下二卷。上卷又分勿勿非匆匆、胎卵二族、相马、花刑、杨用修、颖慧、青岚帚、玉米田、胭脂虎、簏簌、禹穴

  • 驴背集

    四卷。清胡思敬(见《退庐诗集》)撰。。此编均七言绝句。每首附注时事,颇多轶闻,足备史乘之采择。如卷四纪孝钦后为群小所挟,欲久居西安,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合疏力谏云:“一丸安可塞函关,杜宇声声唤帝还。

  • 吕氏春秋高注补正

    ①一卷。清李宝洤(生卒年不详)撰。宝洤有《三国志平议》,已著录。是编为补正高诱《吕览》注而作。其体例,每节补注,则首书“补曰”二字,正注则首书“正曰”二字。其以毕沅校本为主,沅订正高注者,该书往往言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