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松滋县志

松滋县志

①二卷,清李祖式、屈超乘修,李抡元纂。李祖式,字典企,陕西潼关卫人,选贡,官松滋知县。屈超乘,字克绳,河南闾乡县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继李祖式任。松滋设县创始东晋,元明以来县志无征,旧籍失亡。康熙四年(1665)李祖式任知县后,延邑人胡起凤等旁搜博采,为辑大略,未竟去职,屈超乘继任,惜是纪未成,恐其书散失,复延邑人李抡元广为采访,细加咨诹,至康熙九年(1670)集成。《松滋县志》康熙九年刻本。共上下二卷,上卷郡邑、封域、山水、秩官、选举、赋役,下卷水利、城池、战守、廨署、秩祀、仓庾、邮传、津梁、祥、风俗、古迹、冢墓、寺观、宦绩、人物、孝行、节烈、流寓、志余。此志以星野之说,论者纷如,徒乱见闻,毅然去之,颇有见识。不足处此志既以人物为一目,又立孝行节烈为一目,流寓为一目,仙释为一目,附志余之后,欠妥当。艺文为征文考献所资,此志既选择有关一县政教诗文,备载篇末,不名艺文而名志余,欠明晰,且有目无纲,其分目凌乱无绪。由是康熙初年,兵燹甫平,文籍散失,又迫于期限仓促告成,故简陋所在。② 二十四卷,首一卷,陈麟修,丁楚琮纂。陈麟,字秀升,江南淮安(今江苏淮安)人,官松滋知县十三年。县志自康熙九年(1670)李祖式、屈超乘相继重修后,迄三十余年,知县以残缺余墨,遗漏已甚,陈麟延邑人丁楚琮等重加纂辑,承康熙九年县志,大抵相沿仍旧,广二卷为二十四卷,告成。《松滋县志》康熙三十五年(1686)刻本。松滋县沿江长堤绵亘百里,防御偶疏为害甚重,此志于水利目后,附堤防,分述险工堤、支河堤,堤防考略,堤防说,使吏是县者,如所先务。③ 十二卷,首一卷,清罗有文、朱美燮纂。罗有文,湖北兴国州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官松滋县训导。朱美燮,字晓林,通山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继罗有文任。松滋县志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重修,距一百七十余年后,知县罗山、吕缙云奉命重修,延罗有文等县中乡绅,搜罗纂辑,历一年书成,付梓未竟离任,李勖莅任,延人付梓。始于同治八年(1869)告竣。《松滋县志》同治八年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分舆地志、建置志、食货志、水利志、学校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列女志、艺文志、杂志。此志仿《湖北通志》例,以纲统目,有条不紊。沿革关系兴废,考核宜详,康熙二志所载周安王二十五年(377)蜀伐楚,取鸠兹,秦改郢都郢县,即松滋,晋武陵郡领乐乡镇,在松滋县界,元改松滋为鸠兹等条,或因沿讹,或因无考。此志根据正史地理郡国职方诸篇,逐条考正。松滋县滨江一带,以长堤为保障,此志水利志分载大江堤、堤工、采穴支堤、岁修、大汛防守长堤等目,并采录湖北水利堤防纪要数则附之。防御保卫兼筹并顾,较前志尤为详备。艺文备载节目,仿隋唐经籍艺文志例。篇末终以杂志,用汉刘歆《西京杂记》例。唯首绘各图,广旧志八景为十景,颇为陋习。

猜你喜欢

  • 初潭集

    十二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条)撰。原书本为三十卷,共分夫妇、父子、兄弟、君臣、师友五类。卷一至卷四为夫妇,下分合婚、幽婚、丧偶、妒妇、才识、言语、文学、贤夫、贤妇、勇夫、俗夫、苦海诸缊、彼岸诸媪

  • 礼经补证凡例

    不分卷。附容经类纂凡例,无卷数。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清光绪进士。历任龙安、绥安府学教授,尊经书院襄校等职。曾师事王闿运。专治今文,其学凡六

  • 让溪甲集

    四卷。《乙集》十卷。明游震得(约1551前后在世)撰。游震得,字汝潜,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由行人擢监察御使,后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以兴化失守罢归,再起督

  • 昆新两县续修合志

    五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吴澜、李福沂修,汪堃、朱成熙纂。昆山为县,始于梁代,自元代方升昆山为郡。清雍正三年(1725),分昆山之地置新阳县,于是有乾隆十六年(1751)张予介等修《昆山新阳合志》

  • 瓠尊山人诗集

    十七卷。清夏熙臣(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夏熙臣,字无易。湖北孝感人。官安陆府教授。初著有《巢云阁诗》十五卷,后增以新作,重编成本集。其诗才情富赡,又和阮籍《咏怀》,并拟李东阳《乐府》,作品连篇累幅

  • 通雅

    五十二卷。明方以智撰。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鹿起,又号曼公,安徽桐城人。少与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参加复社活动,人称四公子,驰名文苑。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清

  • 楚州丛书第一集

    二十三种,六十三卷。民国冒广生(1873-1959)编。冒广生字鹤亭,吴疚斋,江苏如皋人。光绪年间举人,官刑部郎中,入民国后,曾任上海太炎学院教授,建国后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特约顾问。丛书原为淮上段朝

  • 清芬录

    一卷。清陈文騄辑。此录所记为清陈大受(详见《陈可斋年谱》)事迹。文騄系大受十三世孙。此录首列国史《陈大受传》,其下依次为:陈世倌所撰墓志铭、彭维新所撰神道碑、郭焌所撰祭文、石韫玉所撰吊大受诗、方苞、鄂

  • 陈安甫小草

    不分卷。明陈尧德(生卒年不详)著。陈尧德,字安甫,江苏吴县人。据集前万历(1613)癸丑自序,作者不事科举,先卖布贩缯,后卖菜糊口,自称卖菜佣。此诗集写眼前之景、身边之物、送别之情,多有新意,不乏清丽

  • 攻媿集

    一百一十二卷。宋楼钥(1137-1213)撰。楼钥,字大防,自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调温州教授。光宗时,提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历同知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