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撰。张澜,生卒年不详,字观生,别号张呆,浙江会稽人。此剧本卷首载有《巧十三笔意》一文,知乃张澜所作传奇目录,其中为《一笑缘》、《二箑媒》、《三世因》、《四才子》、《五色旗》、《六国终》、《七宝钗》
①八卷。清刘征廉修,郑大纲纂。刘征廉,字季顽,江西太和人,曾任献县知县。郑大纲,南和人,曾任献县儒学训导。康熙十年(1671)刘征廉任献县知县,十一年檄修通志,刘征廉遂参考明万历献县志,成书八卷。康熙
二卷。明郑潜撰。郑潜,字彦昭,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上计京师,遂为监修国史掾。后擢正字。历官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海北道廉访副使、泉州路总管。入明,起为宝应县主薄,迁潞
十八种,八十三卷。清吴清鹏编。吴清鹏字程九,号西穀,嘉庆年间进士,由翰林历官御史、顺天府府丞。是书汇辑其父子兄弟叔侄多人诗文稿而成,以其父吴锡麒所撰最多,如《有正味斋诗集》十二卷、《有正味斋骈体文》二
八卷。清孙奇逢(详见《读易大旨》)撰。本书为作者晚年移居河南辉县夏峰村时所作,收二百余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一卷,其第八卷为《补遗》和《续补》。所收除忠节类之末附元蔡
四卷。明陈仁锡撰。仁锡字明卿,号芝台,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性好学,喜著书立说。著有《系辞》、《易经颂》、《重订古周礼》、《四书考》、《古文奇赏》等。生卒年及事迹详见《系辞十篇书》条。所编《史品
一卷。清翁同书(1810-1865)等述。同书号和斋,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至安徽巡抚。此行述记其父翁心存(1791-1861)事迹。心存字二铭,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体
六卷。明薛寀编纂。薛寀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依经次第,不分门类,《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所考以礼制为详,只引经典,不加考核。至如江海山水等类,引不胜引。又如“妖孽”引《尚书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卷首有自序,称春秋时的职官名称见于《左传》者不一而足,于是在公余之暇,取《左传》温习,凡遇诸国官名,各分别抄录,并附载注疏之说于下,与《周官》参校。有国异而官名相同
一卷。附录《诗余》一卷。元张弘范(1238-1280)撰,一名《张淮阳集》。弘范,字仲畴。易州定兴(今属河北)人。官至蒙古汉年都元帅,累赠太师淮阳王。内载诗一百二十篇,词三十余篇。其诗皆五七言近体,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