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十一卷,序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撝约,号(xùn,同巽)轩,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乾隆辛卯(1771)进士,官翰林检讨。著述很多,有《大戴礼记补注》、《经学卮言》、《礼学卮言》、《诗声类》等等,后人合刊为《轩孔氏所著书》,《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又名《春秋公羊通义》)即其中之一种。孔广森少年时从戴震学,通《三礼》及《公羊春秋》。他认为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虽然精奥,但其中也有沿袭谬误和凭主观臆说的地方。于是综览诸家,兼采《左传》和《穀梁传》,撰成《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十一卷,序一卷。该书对《公羊春秋》的大义有所发明,对何休的说法有所驳正。如何休《春秋文谥例》解三科九旨说: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此二科六旨也;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孔广森却以天道、王法、人情为三科,认为《春秋》上本天道,中用王法,而下理人情。天道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王法一曰让,二曰贬,三曰绝;人情一曰尊,二曰亲,三曰贤;这就是三科九旨。事实上,“三科九旨”之说并不见于《公羊传》中,何休之说未必站得住脚,孔广森另立新说也未必说得通。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说该书“不明家法,治今文经学者不宗。”《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对研究公羊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有嘉庆十七年(1812)孔广廉刊本,后又收入《轩孔氏所著书》。又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周易张氏义

    一卷。辑佚书,晋张轨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张轨字士彦,汉常山王张耳十七世孙,官至凉州刺史。其事见于《晋书》本传及崔鸿《十六国春秋》。张璿《周易集解》中有《张轨易义》,列入二十二家中

  • 鹿洲初集

    二十卷。清蓝鼎元(详见《平台记略》)撰。此集为其友旷敏本所编。初定于雍正四年(1726),十年(1732)又合其续稿重新删定,仍为二十卷。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蓝鼎元喜讲学,尤

  • 仇池笔记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 涂子一杯水

    五卷。明涂伯昌(约1645年前后在世)撰。涂伯昌,字子期,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三年(1630)举人。是集取名“一杯水”,其自序称:“取淡然无味之义。”集中多参杂释、老之说。其书《唐武宗毁佛复僧

  • 长宁县志

    十卷,清李绍膺、吴觐光修,金试重修,谢仲坑纂,楚元士续增修,邓风续纂。金试,江南休宁(安徽休宁县)人,贡生,雍正九年(1731)知县。谢仲坑,广东阳春人,解元,雍正六年(1728)任教谕。民国三年(1

  • 卮坛对问

    六卷。清江德中(生卒年不详)撰。江德中字汉若,歙(今安徽歙县)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西粤对间》。《卮坛对问》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著者

  • 卫藏通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和琳纂修。和琳(1753-1796),字希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大学士和坤弟。初由文生员补笔帖式,累官至内阁学士、都统。乾隆五十六年(1791),清军入藏抗击廓尔喀,奉命督办军

  • 昨梦录

    一卷。宋康与之撰。生卒年不详。康与之字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陕西)人,南渡后,流寓嘉禾(今福建)。依附秦桧,擢为台郎,以文词受到高宗赏识,在朝中俱作阿谀粉饰之词,秦桧死,被贬五羊。除本书外

  • 左传义法举要

    一卷。清方苞(评见《周官集注》)撰。自南宋学者真德秀作《文章正宗》,录《春秋左氏传》,以叙事、议论、辞令标目,舍经义而论文章,后来很多学者都从文法角度评说《左传》。明万历中刊《左传节文》,托名欧阳修,

  • 事言要元

    三十二卷。明陈懋学(生卒年不详)撰。陈懋学字希颜,福唐(今福建省福清县)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官兵马司指挥。此书分类隶事。凡天部三卷、地部八卷、人部十四卷、事部四卷、物部三卷。取提要钩元之文,以名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