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小辨斋说义

小辨斋说义

一卷。明顾允成(1554——1607)撰。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江苏无锡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南康府、保定府府学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罢官后与其兄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平生深恶乡愿道学,认为这种人占尽世间便宜,害人不浅;对风靡当时不切实际的讲学之风,予以尖锐抨击,提倡扎扎实实做学问。著有《小辨斋偶存》、《小辨斋说义》。《小辨斋说义》一书共计说《易》一篇,说《论语》四篇,大都是借经义针贬时事,激励同仁,感情真挚,言辞激烈。如解说《易》,作者认为,《否》卦初六爻,尚是君子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六二爻是君子小人相持的世界,所以可说是吉否参半;六三爻则纯粹是小人的世界,所以是羞,小人不得志,于小人于君子都是好事;小人得志,是君子的不幸,也是小人的耻辱。又说,从小人看君子,见他贫贱也不辞,夷狄也不辞,患难也不辞,在下位也不辞,却似做个难题目;自家只图富贵,只图身居上位,似做个容易题目。不知道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外部条件,而只在人的内心,以我处富贵贫贱夷狄患难,则易;要富贵贫贱夷狄患难来处我,则难。君子居易以俟命,好比是难题目,容易做。这就是认得自己与不认得自己的区别。这些议论都是针对世事,有感而发。解说《论语·管仲成仁》的要义时,作者说,子贡以管仲为“非仁”,孔子也以管仲为“非仁”,虽然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世人尽知,但是毕竟当初欠了一死,还比不上召忽自刎而死,不失却本色,留下三纲五常与当时后世作模样。作者认为,“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一句,形容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心事如画。作者进一步解释说,当下存心,当机立断,才是真正的死节者;如果事先让人知道,死节一定不成。这层意义的确是这一问题的妙解,即使孔子当初立言未存此心,也不可不作如此看,这样才正可看出古圣先贤的言语,于世道人心的确是大有裨益。顾允成曾说“六经义理亲切,句句是开发我道心,句句是唤醒我人心。处学问不从此入,断非真学问;经济不从此出,断非真经济”,此书阐述经学义理,是此言之实证。有明万历刊本。

猜你喜欢

  • 岳王年谱

    一卷。岳王遗事一卷。清黄邦宁(生卒年不详)撰。邦宁字远亭,福建同安人,官至河南彰德府知府。该书记岳飞事迹,年谱与遗事皆本之岳珂《岳鄂王行实编年录》,参以《宋史》、黄元振《百氏昭忠录》、刘光祖《襄阳石刻

  • 宣室志

    十卷。补遗一卷。唐张读撰,生卒年不详。张读字圣用,又作圣朋,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他是张鷟的后裔,牛僧孺的外孙,十九岁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他

  • 程文恭遗稿

    三十二卷。明程文德(1497-1559)撰。程文德生平详见《松溪集》条。是集为程文德诗文全集。凡三十二卷。其中,前二十一卷为文,后十一卷为诗。所载较《松溪集》更为完备。盖为后人拾掇遗稿编成。其诗平衍非

  • 苕西问答

    一卷。清吴学孔(生卒年不详)录。学孔之师罗为赓,生卒年不详,号西溪,南充(今属四川省)人,康熙年间官乌程县知县。为赓以“古小学”命其书室,与门人、徒生讲论其中。学孔以问答形式,录辑其师为赓讲学论学之书

  • 视履类篇

    二卷。明李同芳撰。同芳字济美,号晴原,昆山(今属江苏)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山东巡抚。该书乃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叙其生平善迹。书分四十门,每门题目皆取佳名为之,明显寓有自美自誉之意。这类

  • 路史

    四十七卷。宋罗泌撰。罗泌字长源,庐陵(今属江西)人。《路史》成于乾道年间,共分为前纪九卷,述初三皇至阴康无怀之事;后纪十四卷,述太昊至夏履癸之事;国名纪八卷,述上古至三代诸国姓氏地理,下至两汉之末;发

  • 同异录

    二卷。明陆深(生卒年不详)撰。陆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进士。嘉靖(1522一1566)间,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善文章,热心史学。著述繁富,有《南巡日录》、《北还记》、《淮封日记

  • 学诗毛郑异同签

    二十二卷,附一卷。清张汝霖撰。汝霖字宰眉,江西武宁人。生平不详。书前有作者嘉庆二十四年(1819)自序,则其书成当在此时。自序称其尝从家训之余,侧企汉儒之学,谨辑其素所请业,与讲课间问辩之作,为毛郑发

  • 孟子集注指要

    二卷。清董锡嘏辑。是书本于《朱子集注》而申明其未显未尽之说。锡嘏以注证经,熟审于文气语脉之间,颇见融洽。所求义理,与他书讲读法不同,也有时能见其大。如“齐宣王问”章,谓“孟子时,民困已极,故其告君论政

  • 左氏春秋集说

    十卷。附《春秋凡例》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鹤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尚书埤传》、《诗经通义》、《读左日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著录。《左氏春秋集说》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十二卷,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