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卷。宋司马光(公元1019-1086)撰。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人,宝元元年进士,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神宗时,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出外。退居洛阳
一卷。清代成孺撰。此书与作者所著《国朝师儒论略》体例大致相同,只是《论略》仅论及清代儒家,而本书论及上至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全书宗旨仍是调合朱陆二派学说的,调停之主要观点为:“立教”当以程朱学派为宗
一卷。书成于嘉靖七年(1528年)。此书是嘉靖七年五月经筵官进讲大学衍义时,明世宗朱厚熄因制五言古诗一章,并序之以赐阁臣;大学士杨一清、贾咏、翟峦等奉表谢,并和之以进;其后,谢迁、张璁相继入阁,世宗亦
一卷。清沈淑(详见《毛诗异文补》)撰。此书摭拾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音释解诗所引异文,汇为一编,搜罗排比,大体上还算该洽。虽然所辑之文,或并录音释,或释文本有音释而此书只辑异文。又《释文》所引经文,有与
四卷。清末孙乃琨撰。孙乃琨字仲玉,山东临淄人。曾讲授于陕西正谊书院。此书即授徒时的讲义。只讲六十四卦卦义,不释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其说以宋儒义理为宗,对易理、易象绝少提及。其所引旧注只至宋儒,不及
二十九卷。清默希老圃撰。作者为天门人,姓名不详。此书第一卷至第二十二卷,依通行经传本作注,第二十三卷至二十七卷为筮仪及图说。卷首及卷二十八、二十九为自序、凡例、杂说、补遗。书中分六十四卦为错综二门,以
八卷。清姚学经辑。姚学经所刻《唐宋八大家法帖》、《晚香堂苏帖》、《白云居米帖》,多收伪书。此《因宜堂法帖》是伪书较少者。其第一卷为夏、商、周古篆。第二卷为秦、汉诏玺。第三卷为魏、晋、六朝书。第四卷为宋
一卷。原题赵士桢纂,南汇吴省兰辑、德清车宸英校。据此书赵氏原《跋》,是书为备倭之作。其时此类书甚多,尤以郑若曾《筹海图编》为详。但郑氏书成于明世宗嘉靖末年,于东北朝鲜之路,似乎阙略,故特表而出之,撰成
十卷。清马逵道纂修。马逵道字鹭蓉,江苏武进县人,出身进士,历任陕西汉中府知府,户部福建清吏司郎中,顺治十七年(1660),任河东运盐使司运使。按运城地处解州、安邑之中,为古路村地。因其地有盐池,故特设
十二卷。旧本题明李攀龙(详见《诗学事类》)撰。唐顺之校。其书前无序例。名曰《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取《韵学事类》、《诗学事类》二书合并而成。可算是伪书又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