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耆旧记
一卷。清顾承(生卒年不详)撰。承字燕谋,号醉经,长洲(今属苏州市)布衣。治诗、古文,尤长于易学。年八十仍为童子师。该书记其所熟识的学士画人,为文古朴淡雅。现有道光十七年(1837年)刻本。
一卷。清顾承(生卒年不详)撰。承字燕谋,号醉经,长洲(今属苏州市)布衣。治诗、古文,尤长于易学。年八十仍为童子师。该书记其所熟识的学士画人,为文古朴淡雅。现有道光十七年(1837年)刻本。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诸子平议》仿照王念孙《读书杂志》体例,所平议者为《管子》、《晏子春秋》、《老子》、《墨子》、《荀子》、《列子》、《庄子》、《商子》、《韩非子》、《
七卷。清魏源(1794-1857)撰。生平(见《古微堂外集》条)此编共文九十篇,乃源集之初刻。宣统元年(1909),长沙黄象离又别搜辑源遗文为此刻所未载者共三十余篇,重加编次,定为八卷,由上海国学扶轮
一卷。白坚辑。白坚字坚父,西充(今四川西充)人。所辑汉石经残字共十三石。《周易》自“临”卦至“剥”卦为一石,二十六字;《易传》之“文言”为一石,二十二字。《鲁诗》,自《邶风》的《日月》篇至《式微》篇为
二卷。周玺撰。周玺,字天章,号荆山,明代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弘治丙辰(1496)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中,为刘瑾所构,斃于廷杖,刘瑾败后,礼科给事中孙祯疏讼其枉,诏复官,荫其一孙。《垂光集》上卷载疏十
四种,十七卷。清李元春编。所收书为《关学编》五卷首一卷(明冯从吾撰,清李元春重订)、《张子释要》三卷(包括《张子东西铭全注》一卷、《张子正蒙释要》一卷、《张子语录释要》一卷。宋张载撰,清李元春注)、《
二卷。晋李充撰。清马国翰辑为二卷。充字弘度,江夏郢(今湖北安陆)人。晋目录学家、文学家。曾任大著作郎,因典籍混乱,加以整理,撰《四部书目》(即《晋元帝书目》)著录图书三千余卷。在荀勖分类的基础上分经、
七卷。明诸大伦撰。大伦字白川,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万历进士。事迹无征,仅据书卷首语定为诸大伦。此书依易经原目分上经、下经、上系、下系、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七卷,按节逐句解义,以备科场之用,而非专家
一卷。清杭佩兰撰。杭佩兰,生平不详,江苏江都人,刘伯和之妻。清末诗人。此书有宣统元年(1909)排印本。书前有杭积昌、解崇辉所作的序言,书后有王鉴所作的跋语。共收六十五首诗,书末附其夫刘伯和《莱州攀辕
一卷。清黄钟(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黄钟,字宏音,号蘧庐。江苏如皋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康熙中诸生。本集为其门人邓士英所编。有文四十四篇。前列总目,然后仿《史记》自序和《汉书》叙传体例,每篇各有
五十一卷。明钟惺、谭元春同编。钟惺(1574-1629)字伯敬,号退谷。竟陵(湖北天门)人。竟陵派领袖人物。著有《诗经图史合考》等。谭元春(1586-1637)字友夏,号鹄湾。亦为竟陵人。钟惺友。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