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氏家塾读诗记

吕氏家塾读诗记

三十二卷。吕祖谦(1137-1181)撰。吕祖谦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隆兴元年(1163)进士,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与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晚年在金华城中建丽泽书院,为讲学与会友之所。吕祖谦学问渊博,著作宏富,著述除《吕氏家塾读诗记》外,有《东莱集》、《东莱左氏博议》、《春秋左氏传说》、《大事记》、《文海》、《古周易》、《历代制度详说》。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还与朱熹共辑《近思录》等。在哲学上,他继承北宋张载、程颢、程颐的学说,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创金华学派,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均田恤劳,发展生产,宽厚民力,恢复国土,具有一定的爱国思想。在历史研究方面,主张发扬“中原文献”之学,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东莱左氏博议》中,收录他论《左传》的文章八十多篇,深入浅出,论辨有力。陆游在给曾逢信中加以赞扬。《吕氏家塾读诗记》是宋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其体例基本上仿效《毛诗正义》,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分章讲释之前的纲领部分,选择前人有关诗乐关系、诗六义、音韵、训诂,传授等问题的论述,以便让读者对《诗经》的诗学有个基本了解。正文之前先解题旨,每章之后训释词义,名物及章意。注音夹于诗中。该书与严粲《诗缉》齐名,同为南宋尊序派的代表作,特点是论及有关问题,总是排列《诗序》、《毛传》、《郑笺》、《孔疏》以及欧阳修、朱熹等人的论述以申己见,若有所感,则用“东莱曰”的形式提出,全书博采众说,征引繁富,折衷合一,融会贯通,为南宋时代汉代《诗经》学的普及本,陈振孙评其书为:“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之。诗学之评正,未有逾此书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说出了该书的最大特色。该书保存了现已失传的许多遗说,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王安石《诗经新义》一书已佚,邱汉生正是从《吕氏家塾读诗记》中辑出佚文四百九十多条,与其他材料一起而成《诗义钩沈》一书。此外,在阐释诗义和章意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邶风·击鼓》的第二章的章意,《郑笺》认为是“从军战士与其战友相约之词”,而《吕氏家塾读诗记》则认为是从军战士临行之时与其妻子诀别之词,更符合于诗的实际,从而改正了《郑笺》之误,并为当代的学者所接受。吕氏在训释中还注重借助历史和典章制度说诗,如《小雅·出车》的第二章写王师即将出征时有“忧心悄悄”的描写,这是为什么呢?作者指出:“古者出师,以衷礼处之,命下之日,士皆涕泣。”经吕氏这样注释,读者就容易理解。该书的最大缺点是时在南宋仍恪守汉代《诗经》学的说诗体系,以美刺言诗,以圣人言诗,从而多歪曲诗旨,诗中多次引用朱熹早期尊序说,连他本人在为《吕氏家塾读诗记》作序时也表示不满。在名物训诂方面也多存在穿凿附会之处。版本有《四部备要》本、《墨海金壶》本、清嘉庆听彝堂刊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金华丛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清秘述闻

    十六卷。清法式善(1753-1813)撰。法式善,字开文,号时帆,蒙古乌尔济氏,隶内务府正黄旗。原名运昌,高宗为其改名法式善,即满语“勤勉”之意。曾筑梧门书屋,学者又称梧门先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

  • 台州府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联元修,方景濂编纂,张联元,台州府知府。方景濂,儒学训导。此志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此志是为续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志而作,体例承袭康熙鲍复泰志,但增损甚少。如于城寨

  • 冰斋文集

    四卷。清怀应聘(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怀应聘字莘皋,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本集是怀应聘自编,皆散体古文,而八股文选本之序最多。有清钞本。

  • 周易解翼

    十卷。清上官章撰。上官章字暗然,乾州人。此书成于雍正五年(1727)。自称总共二十六次易稿。大旨本于京房的纳甲之法,而以八宫经纶错综为脉络。一切旧图都摒弃不用,颇为洁净不支。但是,上官章不用古图,而又

  • 易修墨守

    一卷。明唐枢(1497-1574)撰。枢字惟镇,一字惟中,号子一,别号一庵。归安人(今浙江吴兴)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任刑部主事。因上书为李福达事争辩,被贬为民。隆庆初复官,因为年老加秩归养。

  • 使交录

    十八卷。明钱溥撰。溥字原溥,华亭(今上海市)人。生卒不详。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日文通。该书是作者在天顺六年(1462)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身份出使安南(今越南)时所作。书中主要记

  • 蔆湖沈氏丛书

    见《所愿学斋书钞》。

  •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二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埤疏》)撰。宋代学者吕祖谦授徒东阳,取《左传》中有关治乱得失的史事,疏说于下,成《左氏博议》(又名《东莱博议》)二十卷。王夫之此书与吕祖谦之书体例略同,以议论为主,多与《春秋

  • 玉烛宝典札记

    一卷。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类《日本访书志》条有详述。《玉烛宝典》在国内久佚,杨守敬访书日本,始有刊本流行。此札记为校刻时所记疑似之处,本拟附刊本而行,因遭

  • 倦圃莳植记

    三卷。清曹溶(详见《崇祯五十宰相传》)撰。《倦圃莳植记》的主要内容为记载作者从山西阳和道为官归里后,在居室“倦圃”园中种植花卉、竹树情况的书。书前有康熙甲子(1684)年间自序一篇。正文分为花卉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