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习学记言

习学记言

五十卷。又称《习学记言序目》。南宋叶适(1150-1223)撰。叶适字正则,自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知蕲州、权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职。卒谥忠定。叶适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喜好读书,手不释卷,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时,随手札记,特将有关“时政之得失”、“物理之显微”等方面的论述辑录成书,名之曰《习学记言》。后来,“研玩群书”,又撰写了论述,乃更名为《习学记言序目》。全书共分五十卷,其中经十四卷,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等;诸子七卷,包括《老子》、《荀子》、《管子》、《孔丛子》等;史书二十五卷,包括《史记》、《汉书》、《魏志》、《晋书》、《隋书》、《唐书》、《五代史》等;文鉴四卷,包括《皇朝文鉴》等。《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所论喜为新奇,不屑摭拾陈语”。刘克庄为赵虚斋作注庄子序亦称“其讲学析理,多异先儒。”今观其书,确有独到之处。叶适认为治国之道在于“以农为本”,把“知稼穑之艰难”视为“王业”的基础,同时反对抑商,主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保护和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发展商业。谓孟子、子产不知为政,孔子不为己甚。论读诗者专溺旧文,不得诗意。又言《国语》非左氏所作。考证子思生卒年月,斥汉人言《洪范》五行之非等,皆有所见,足与其雄辨之才相副。书中所论唐史诸条,往往为宋事而发,于治乱通变之原由,论述最为详悉,皆有关治道,足备后人采择。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文“刻峭精工”,当为平允,然又说其“义理未得为纯明正大”,是因为叶适当宋之末世,仍恪守洛闽之言,而不满意耳,当属门户之见,有失公允。无论如何,此书对于研究经史和治道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版本颇多,有瞿氏明抄本,叶氏清初抄本,1885年瑞安黄体芳刻本,1928年永嘉黄群校本等。今传《四库全书》本题名为《习学记言》,《敬乡楼》丛书本题名为《习学记言序目》。1977年中华书局以1885年瑞安黄体芳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永嘉黄群校本、瞿氏明抄本、叶氏清抄本等,点校出版,为目前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猜你喜欢

  • 小仓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续》十卷。清袁枚(1716-1797)撰。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历知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后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于南京

  • 续修中枢政考

    七十二卷。清明亮等奉敕修。明亮,见前条。鄂尔泰等所修《中枢政考》,前已著录,是书则为道光四年(1824)续修本。共有八旗三十二卷、绿营四十卷。八旗卷一为品级开列,卷二至卷四为补放,卷五为奏派封荫改武,

  • 春秋义解

    十二卷。清刘梦鹏撰。梦鹏字云翼,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曾任饶阳知县,著作还有《楚辞章句》等。此书卷首列《述孟》、《述朱》,分别辑录孟子、朱熹论《春秋》之语;其后为《王朝世次

  • 同根草

    二卷。清屈茞攘、屈蕙攘同撰。屈茞攘,生卒年不详,字云珊,浙江临海人,葛泳裳继妻。其妹屈蕙攘,生卒年不详,字逸珊,黄岩王泳霓之继妻。清代文学家。著有《含青阁诗草》三卷,《含青阁诗余》一卷,共收诗二百九十

  • 礼记衷要

    三十卷。清李式谷(生卒年不详)撰。式谷,浙江仁和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贡生,因家中失火而毁容。善作画,工写真,于经学亦有研究。作《礼记衷要》三十卷。卷首有吴荣光《五经衷要》序。言:“自汉氏以来,说经

  • 周礼注疏小笺

    五卷。清曾钊(1821-1854)撰。曾钊字敏修,又字勉士,诸生,广东南海人。此书卷一为《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至《追师》;卷二为《地官》“大司徒之职”至《仓人》;卷三为《春官》《大宗伯》至《都宗人》

  • 国朝乐章

    不分卷。朝鲜英祖时,洪启禧、徐命膺等奉命编纂。卷首有英祖乙酉“御制”跋文。不分卷数,凡十一章,名目为宗庙乐章、文昭殿乐章、列朝乐章、列朝上尊号乐章、列朝追上尊号乐章、进丰呈乐章、朝会礼宴仪通用乐章、亲

  • 孟子疏证

    二十二卷。清迮鹤寿(1773-?)撰。鹤寿字兰宫,江苏吴江(今江苏吴江)人。著有《齐诗翼氏学》、《帝王世纪地名衍》。是书有《正经界》六卷,《班爵禄》十六卷。《正经界》有凡例七则。分夏九州经界、夏九州分

  • 褒忠录

    ①七卷。明末清初郝明龙(生卒年不详)编撰。该书记其父郝景春殉难湖北房县经过。景春字和满,江苏江都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知房县时,县城为张献忠攻陷,景春被捕,不屈而死,其子鸣鸾同遇害。事迹载

  • 恒轩集

    六卷。明韩经撰。韩经,字本常,号恒轩,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尉韩琦之12世孙。经以行谊称于乡里,朝廷屡征不出仕,惟家居教授课徒至终。著有《恒轩集》。此集为其子韩阳所编。凡六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