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两汉金石记

两汉金石记

二十二卷。清翁方纲编撰。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金石学家、书法家。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降鸿胪寺卿。能诗文,精鉴赏,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颇多。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并能隶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主要著作,除本书外,尚有《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文集·诗集》等。自宋以来,编撰断代金石著作,以本书为创始。第一卷为年月表;第二卷为《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及金石诸目;第三卷为石经;第四、五卷为古器物文;第六卷为礼器碑等六种;第七卷为孔君碑等八种;第八卷为鲁君碑等七种;第九卷为嵩山太室石阙铭等六种;第十卷为华山碑、夏承碑二种;第十一卷为仓颉庙等五种;第十二卷为张君表颂等七种;第十三卷为西狭颂等十种;第十四卷为比干墓字等十二种;第十五卷为武梁祠画像等三种;第十六卷为魏君碑等九种;第十七卷为杨君碑等五种;第十八卷附魏、吴碑九种;第十九卷为隶续补与急就章注;第二十卷为隶八分考;第二十一卷为补遗范氏碑等七种;第二十二卷为班马字类附记(班马也称马班,系汉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观其全书,集古录、隶释、隶续目次考、隶八分考、急就章注,均不愧为实事求是之学;对古器物文字,考据亦精;至于碑拓,辨析模糊,推求剥蚀之字,旁征博引,也具见苦心。本书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南昌使院精刊。此书还收于苏斋丛书,有乾隆嘉庆本、影乾隆嘉庆本。

猜你喜欢

  • 田居乙记

    四卷。明方大镇(详见《荷薪义》条)撰。此书是方大镇家居读书时所作,书首自序中说:遇有赏心,辄乙其处,命儿子录之,姑名“乙记”。此书共四卷,分四门,一为潜见,下又分记学、记仕二个子目;二为筌宰,下又分记

  •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

    四卷。撰著人姓名不详。该书原名《平定海寇方略》,系未刻稿本,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傅孟真因厌恶《平定海寇方略》之名,而改为现名(但在现名下,仍记有原名)的。本书所记的内容,正如朱希祖在《

  • 写礼庼遗著

    四种,四卷。清王颂蔚撰。王颂蔚字芾卿,又字蒿隐。江苏长洲(今属苏州)人。光绪年间进士,官户部郎中,补军机章京,记名御史。有经史考证类著作。是编所收主要为诗文集:有《写礼庼文集》一卷补遗一卷、《写礼庼诗

  • 芝园定集

    五十一卷。《别集》十一卷。明张时彻(1504-?)撰。张时彻,字维静,号东沙,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郊)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著有《善行录》、《明文苑》等。是集分二编,一曰《定集

  • 宋元春秋解提要

    无卷数。清黄叔琳(详见《砚北易钞》)撰。此书杂采宋元诸家论《春秋》之说,作者未加考评;书前有总论、凡例,亦系采集旧文。卷首有自注,脱落未写者四十二条,书中亦多有空白处,当系叔琳尚未完成之稿。

  • 公穀读本

    不分卷。清王源(详见《或庵评春秋三传》)撰。王源曾评点《春秋》三传,名为《文章练要》,分为六宗百家,而以《左传》为六宗之首,《公羊传》、《穀梁传》为百家之首。后人将《左传评》抽出单行刻印,康熙时涟水人

  • 史怀

    十七卷,明钟惺(1574-1624)撰。钟惺,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伯敬,号退谷。万历年间进士,授行人,迁工部主事,改南京礼部郎中,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为人严冷,不接俗客,官南都时,租赁秦淮水阁

  • 续修东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续补艺文一卷,清金大镛修,王柏心纂。金大镛,字序之,安徽桐城人,官东湖知县。王柏心,参见同治宜昌府志。县志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县令林有声修,板藏吏舍,贮存不谨,致缺失漫湿。嘉庆九

  • 凤鸣后集

    十卷。明郑楷(约1424前后在世)撰。郑楷,字叔度,赐号醇翁,浦阳(今浙江浦江县)人,生卒年不详。除蜀王府教授,迁左长史,致仕归。著有《凤鸣后集》。是集凡十卷。首卷载近体诗数首,余皆为杂文。而无序跋之

  • 顾氏音学五书

    三十八卷。清顾炎武(1613-1682)撰。顾炎武字宁人,初名绛,明亡改名炎武,居亭林镇,因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诏举博学宏词,修明史,力辞不就。炎武学识渊博,精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