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迁都之议

迁都之议

李渊迫于突厥袭扰,商议迁都之事。隋朝末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李渊太原起兵之时,曾对突厥称臣求援,借其势灭隋兴唐。唐朝建立之后,突厥贵族恃其有功,对唐廷极为傲慢,不但索财取宝,还不断进扰内地,直接威胁着唐朝和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安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突厥骑兵又寇关中。高祖李渊征询安全之计,有人主张,突厥屡犯关中,只因玉帛子女皆在长安,若焚长安而迁都,则突厥进犯自会平息。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裴寂等均赞成此策,李渊亦以为然。故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逾南山,出商州,至樊、邓(今湖北河南交界地区)一带选址, 准备迁都。后因秦王李世民极力劝阻,并保证十年之内消除突厥之患,迁都之议乃止。

猜你喜欢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枞阳会议

    太平军将领在安徽枞阳镇(今枞阳县)召开的军事会议。1858年7月下旬(咸丰八年六月中旬)李秀成、陈玉成、李世贤、黄文金等将领在枞阳集会讨论并决定了统一指挥联合作战的方针和解救天京的军事计划。会后,陈玉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至正通宝

    元代铜钱名。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开始铸造发行,与历代铜钱并用。又印行新的中统交钞,一贯当铜钱一千文,当至元宝钞二贯。至元钞依旧通行。至正十一年,于河南、江浙、江西、湖广等行省及济南、冀宁(治今山

  • 甲申之变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王朝的事变。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因这一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之变”。

  • 泾原之变

    泾原镇(治今甘肃泾川)兵哗变,洗劫长安(今陕西西安)事件。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德宗调集关内诸镇兵赴襄城讨李希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镇兵五千前往。十月,途经长安,天气寒冷,军士冒雨,颇多辛苦,朝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上林三官

    官署名。又称水衡三官。因设于由水衡都尉掌管的上林苑中而得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三铢钱、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此时上林三官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后,上林三官划归

  • 北辽

    政权名。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三月,金兵攻占西京大同府,辽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宗室燕王耶律淳奉命留守南京(今北京)。宰相李处温与皇族耶律大石等,乃拥立耶律淳为天锡皇帝,改元建福,

  • 政和限田

    宋徽宗政和时的“限田”事件。乾兴限田失败后,土地兼并和隐田逃役的现象更加严重,而宋朝限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徽宗颁发《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在规定的占田限额之内,可免差役。又规定,一品限占百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