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天国奠都之争

太平天国奠都之争

太平天国内部,特别是领导集团内部在建都问题上的争议,其实质是关于太平天国全局性战略方针的争议。金田起义正号太平天国之初,太平天国领导人朦胧地表露出欲进军江南取占南京(其所谓“小天堂”) 之意。到1852年6月 (咸丰二年四月)攻克广西东北境的全州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在进军方向问题上有了意见分歧。祖籍广东的洪秀全“欲回广东”,翼王石达开主张“先行入川”,由于杨秀清坚主出桂北进,太平军遂入湖南,攻克道州等地,声威大震。这时洪秀全仍欲入粤,有些广西士兵怀土重迁,要求返回广西,杨秀清则明确提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方针。按照杨秀清的意见,太平军继续北上。及至猛攻长沙不下, 锐气受挫,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又有北上“取河南为家”之议。太平军从长沙撤围后,在益阳、岳州一带得舟楫之利,水陆并进,于1853年1月(咸丰二年十二月)攻克武昌。这时在进军方向和奠都问题上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又展开论争,或主张据武昌为都,或坚持北进河南,皆为杨秀清所不取,他以“天父下凡”的方式,裁定东下金陵定鼎。直至攻克南京之初,洪秀全的实际倾向仍在分兵镇守江南,大军继续北上中原,杨秀清则坚意奠都南京,并操纵舆论为此张目,最后洪秀全接受服从了杨秀清的意见,建都南京(改名天京),旨准颁行有《建都天京于金陵论》,作为太平天国官书之一。

猜你喜欢

  • 厘金制度

    厘金原是清咸丰初年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饷而额外加征的一种商税,后为旧中国沿用多年,成为定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所需军费激增,各省捐输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军需困难,帮办江北军务雷以諴采纳幕客钱

  • 马关新约

    见“马关条约”。

  • 总检察厅

    官署名。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根据《中华民国法院编制法》而设立的最高监察机关,与最高审判机关大理院相配设置。总检察厅设总检察长一人,检察官二人以上。职权是根据刑事诉讼律或其他法律规定,实行搜查,提出

  • 牙山海战

    亦称丰岛海战。日本偷袭中国海军发动甲午战争的第一仗。1894年7月(光绪二十年六月)清朝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陞阿等部清军开赴朝鲜,并租用英国商船“高升”号运天津练军二千余人,在北洋海军“济

  • 哀宗图存

    金朝末代皇帝挽救危亡的尝试。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十二月,哀宗完颜守绪即位后,为挽救金朝濒临灭亡的局势,乃改变先帝宣宗时一些内外政策,贬斥奸臣蒲察合住、完颜守纯、高汝砺等,任用抗蒙有功的赤盏合喜、

  • 捐纳

    清朝公开卖官鬻爵的一项制度。清代选官主要靠科举,另有捐纳为其补充。地主分子通过捐钱、捐米,现任官可以提级;降职、革职官可以复职;候补官可以优先选用;没有官职的可以取得官职。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

  • 伊利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十三世纪中叶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即已攻占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公元1231年窝阔台又遣大将搠里蛮西征,攻灭花剌子模算端(意为国王,今译为苏丹) 札阑

  • 五服

    旧说,古代王畿以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按距离远近分为五等地带,分别对天子尽不同的义务。服,是服事天子之意。五服的名称是: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 见《尚书·益稷》、《禹贡》等。“五服”的说法反映

  • 景龙之变

    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武三思事件。中宗复位之后,韦后私通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将其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次子武崇训,相互勾结,左右朝政,排斥打击废武复唐的功臣张柬之等。韦后因太子李重俊非其所生,欲废之。武三思、

  • 淝水之战

    东晋与前秦的一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为统一全国,调动步卒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南征东晋。苻融率前锋部队二十五万人,很快攻占寿阳(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