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鹿哨

鹿哨

游猎民族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又称“鹿哨子”或“鹿叫子”。自古以来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古代契丹、女真等族皆用以捕鹿。《辽史·营卫志》载:“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碱鹿’,又名‘呼鹿’”。宋人徐梦莘编《三朝北盟会编》记:女真人“以桦皮为角,吹作呦呦之声,呼麋鹿,射而啖之”。清代皇帝至木兰围场行猎,专设有“哨鹿人”。今内蒙古、黑龙江省满、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族旧时捕猎也普遍采用之。满语称“穆喇库”或“木兰”,鄂伦春叫“乌力安”,赫哲曰“乌日雅库”。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端细,一端粗,吹之如鹿鸣。每年秋季为鹿交尾期,是时,公鹿和母鹿在森林或峡谷中互相鸣叫寻找配偶,不易寻捕,猎人即吹鹿哨并模仿鹿的走动声以引之鹿闻之,以为同类,相引而至,或深信不疑,引颈鸣叫以待。伏击的猎人乃起而击伤群鹿中带头的母鹿,余鹿见头鹿伤,并不逃走,于是可连续猎获。

猜你喜欢

  • 禹儿乞

    即“主儿勤”(620页)。

  • 哲理也台

    元书法家,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入中原后,寓居吴中。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进士,善书法。

  • 内务府三旗枪营

    清代包衣禁卫军之一。以鸟枪马甲编设,分为陈枪营、新枪营,附属包衣骁骑营,隶总管内务府大臣。陈营兵102名,新营兵498名。缺出,由都虞司官会同该参领传集应挑之人挑补之。雍正九年枪营,附属包衣骁骑营,隶

  • 达兰特哩衮之战

    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

  • 满洲实录

    书名。清初官修编年体史书。8卷,插图80余幅。用满、蒙、汉3种文字书写。一说成书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内容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大致相同,流传的汉文本与《皇清开国方略》基本一致,说明乾隆年间改写

  • 乌兹别克汗国

    国名。又称月即别汗国。16世纪初年昔班后裔昔班尼在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故又称“昔班尼王朝”。15世纪20年代末,钦察汗国分裂,昔班后裔阿布尔海尔汗乘机崛起,占有西伯利亚西部及哈萨克斯坦广大地区。50年

  • 段功

    ?—约1364元代云南大理第十代总管。亦称信苴功,《明史》作段得功。白族。大理人。※段隆子(一作※段义子),※段光弟。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一作五年,或作英宗至治元年,即1321),袭任承务郎、蒙

  • 赛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载,清代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南520里有赛音纳音河入松花江,或即此地。

  • 衮觉穷乃

    明代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一世。藏族。出生于多康维家族,为帕巴拉父系嫡亲。于西藏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拜嘉样列巴却觉等为师,修显、密二宗。曾为帕巴拉呼图克图一世经师。帕巴拉于波密与工布交界处建第穆拉喀洛色林寺

  • 三宝历代

    1415—1497明代云南西双版纳※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傣族。车里军民宣慰使※刀更孟之子。父死,由继父奢陇法抚为已子。天顺元年(1457),宣慰使刀霸羡自杀后,由族众举为车里宣慰使。翌年,